10岁考上大学的河南“神童”张易文,如今月薪2000元,她经历了啥

2021-06-11 02:42:56 作者: 10岁考上大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教育家王安石,曾写下一篇传唱千古的散文《伤仲永》,主要讲述的是江西一位神童“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虽然起初拥有着过人的天资,然而,他的父亲错误的教育观念,将方仲永当成赚钱的工具,不让方仲永继续学习,最后,方仲永从人中龙凤,变成芸芸众生。

另一个故事,便是“揠苗助长”,这也是一个成语,记载在古籍《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一个庄稼汉,想让稻苗长得快些,于是拔苗来帮助它成长,最终所有苗儿都奄奄一息,颗粒无收。这个故事比喻一些急于求成,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最后导致事与愿违的愚蠢做法。

而现实生活中,“伤仲永”和“拔苗助长”的故事,应验到一个人身上,她便是张易文。

张易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其父亲张民弢曾开办了一家培训学校。张易文从小,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学习天赋,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张易文就是一个“神童”,随着孩子年龄的渐长,张民弢将女儿送去了幼儿园,不过很快,张民弢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并不是适合张易文。

于是,从张易文4岁开始,张民弢就不然她去读书,而是让张易文在自家的培训机构中学习,由张民弢亲自教导知识,对此,张民弢还野心勃勃,为张易文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10岁考上大学,20岁博士毕业”,张民弢同时也将自家的培训机构,打造成私塾。

当然,张易文称为“神童”,与张民弢培训机构的业务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于是张民弢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张易文被其父亲剥夺了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机会,面对她的是枯燥无味的学习任务。终于熬了5年,到了2016年,张易文9岁,被张民弢安排去参加高考,这一消息成为了当年高考媒体争论的焦点,让人费解的是,张民弢带着女儿去参加高考,身上穿的确实自家私塾的广告,在面对采访和质疑是,张民弢直接了道的说,穿这身衣服,就是为了能方便招到学生。

这次高考的成绩出来了,而张易文只考了172分,她严重偏科了,除了国学语文,她在数理化上的成绩,可谓是一塌糊涂。这次考试的落榜,并没有让张民弢妥协,他宛如恼羞成怒般,给张易文灌输填鸭式教育,直接将张易文教给了复读教育机构,整整四个月的高强度复读,让张易文的学习任务更加沉重。

再次参加高考,张易文的成绩是352,这让张民弢觉得很满意,她的成绩被一所大专院校所录取,报考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张民弢的目标,算是完成了一半了。

张易文进入大学,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张易文的生活,很多不能够自理,她当时还是个孩子,身高还只是1.3米,平时被张民弢安排学习,张易文并没怎么锻炼,身体羸弱,开学的军训,就让张易文累得够呛了,很多同学都表示实在不忍心,看不下去了。

学校的很多设施,并不是按照孩子的身高来设计的,例如每次去饭堂打饭,去图书馆找书,张易文都得费劲地踮起脚尖,而周围的同学,并没有一个能够成为张易文朋友的,因为他们都将张易文当成小孩子看,彼此之前有代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这让张易文感到非常的孤独。

终于,熬完了三年的大专生活,而接下来何去何从,是张易文面临的最大挑战。

是选择继续学习吗?由于张易文本身在其父亲私塾中所学的知识,就非常有限,基础不牢固,尤其是在数理化方面,因此张易文并不能跟得上大学课程,成绩自然也就一塌糊涂,要选择专升本,成功率可以说是渺茫。

是选择就业吗?首先,张易文的专业课程,本身就非常糟糕,根本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况且张易文的年龄还是太小,没有企业想要招她。

迫于无奈,张易文只能回家找其父亲张民弢。最后,张易文只能自己做决定,她选择回到老家任教,而工资只有2000元,此时的张易文,已经不再听从其父亲的建议了,她决定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她开始在心中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张易文任教时,她鼓励的是快乐式、交友式的教育方式,这与其父亲张民弢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这也是张易文无声的抗议。

张易文的事迹,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人民日报曾经发文评价这件事,称“人生慎按加速键”。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张民弢仍然执迷不悟,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错,而张易文的回复,让张民弢很是打脸,张易文表示非常不认同甚至痛恨张民弢的教育方式。

总结:张易文其实就是个悲剧,从一开始,她就成为了其父亲培训机构的一张活广告,其父亲的虚荣心,剥夺了张易文应有的童年快乐,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成绩不能决定一切,而是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学会与人相处,善待他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