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拥立胡亥继位,李斯的态度至关重要

2022-09-25 00:03:34 作者: 赵高拥立胡亥

  领兵权授予王离后,将扶苏、蒙恬调离三军统帅的位置,解除兵权,先使他们与军队脱离关系,接下来才是赐死扶苏、蒙恬。

  而三十万大军的领兵权由王离掌握,留在军队的一半兵符由新的护军——也就是李斯的舍人掌握了,另一半兵符任由使者带回交还李斯,巡游结束,按制李斯还是要交还皇帝的。

  假如没有李斯手中掌握的符节,赵高假借始皇帝的一道诏令,然后再由赵高盖上皇帝的公章,派人直接去赐死扶苏、蒙恬行不行?

  扶苏、蒙恬是三军统帅,不仅要剥夺他们的兵权,还要处死,这涉及到极为重大的军国大事,仅凭一道诏令,分量是不够的,谁知道诏令是不是假的?

  如果使者出示兵符就不同了,使者手中的一半兵符要与主将手中另一半合符检验,兵符是不可能造假的,这个公信力就有了保证。

  虽然事实上诏令有可能造假,但皇帝的诏命加上兵符,双重保险,这就让人不得不相信了。所以说将帅领兵权的授予和军队调兵权的行使,都是以皇帝的诏旨和兵符为信物,这两者缺一不可。

  抛开这一点不说,要调动这三十万北边军就需要本来有始皇帝亲自掌管的另一半的兵符,只有掌握了兵符才算是控制了这三十万大军,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

  赵高要拥立胡亥为帝,就必须要控制这三十万大军,否则是不可能控制住局势的,而在此次巡游之中,始皇帝将兵符节令交与李斯代为掌管。

  始皇帝一死,李斯又知情,调兵大权和派发使者节令之权就落在了李斯手中,使得李斯也拥有了一部分帝国的最高权力。

  所以,赵高必需找李斯合作,与李斯结成同盟,否则赵高再怎么乱搞都是不行的。

  这也说明了《史记》中记载的,后来派去上郡军营的使者中,为什么有胡亥的宾客和李斯的舍人。胡亥的宾客去宣读诏令,而留下来作护军的却是李斯的舍人。

  既然有了这个想法,赵高也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是刀山也好,火海也好,他只能勇往无前的往前蹚了。

  在和胡亥商量好以后,赵高直接找到李斯,开诚布公的给他摊了牌。给他分析利弊。

  其实扶苏上位,对李斯来说也是大大的不利。

  为何?因为扶苏比较温和,当年被秦始皇发配边关,就是因为对父皇的“焚书坑儒”十分不满,直言上书,才被发配的。

  而“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正是李斯,为此得罪尽了天下儒生。那么,扶苏上位,肯定要找后账。

  即使不找后账,他和蒙恬、蒙毅哥俩关系这么密切,到时候肯定要重用他们,那自己的丞相位置有可能不保,再严重一点还可能有牢狱之灾。

  所以,以赵高的分析,再加上威逼利诱,李斯一生所信奉的“仓鼠理论”此刻发酵,他马上就成了赵高胡亥的合作者。

  他们三个一配合,力量马上增强。最后终于完成了赵高一开始预定的目标。

  赵高和胡亥的目标是完成了,但李斯却着实让赵高给“涮”了,他不但没得到什么好处,最后还让赵高以谋反罪名,给灭了三族。

  《史记》中关于李斯被杀,是这样记载的:“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五刑”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史记中用了一个“具”字,说明李斯所遭受的那五种刑罚并处腰斩,一项也没有少。

  千古一相竟遭遇了这么个悲惨结局,说起来直令人唏嘘。

  李斯当时首鼠两端,后来又为虎作伥。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投机行为却给整个家族带来如此的灾难。

  要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正常拥立扶苏上位,即使命运再不济,也不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吧!如果真的是身遭不测,至少还能落一个好名声。

  但是,后悔有什么用呢?世间有多少人做了后悔的事,哪一个追回来了?

  因为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