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诏书”成“催命诏书”!看汉武帝如何一箭三雕扭转局势!

2022-09-25 00:50:35 作者: &ldquo

  “免死诏书”成“催命诏书”!看汉武帝如何一箭三雕扭转局势!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汉武帝时,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可以说,没有实权的帝王一样受制于人,即位初期的汉武帝,就因此“憋屈”过一阵子。那时的朝廷班底虽有三方势力,但是,没有一方是真正属于汉武帝。

  第一方代表人物是握有先帝遗诏的窦太皇太后和窦婴,窦太皇太后一直控制着国家的军队调遣,这就决定了她不但必然插手国家大事,而且,压根就没将年轻的汉武帝放于眼中。

  第二方贵为汉武帝生母的王太后,由于,忌惮自己的“再嫁史”被窦太皇太后拿捏,所以,一直表现的很“收敛”,其和汉武帝的亲舅舅田蚡形成了另一方势力。

  第三方势力就是没啥靠山的大臣了,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image.png

  后来,由于一件事,几经发酵后,让汉武帝彻底扭转了局势,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由于身体有恙被免职,空出的职位让窦婴和田蚡都眼馋不已。这时一个门客站出分析利弊,劝田蚡不要和窦婴争。田蚡采纳后,并由姐姐转告给了汉武帝他的意思。窦太皇太后虽对自己的这个亲侄有所不满,但是,也不愿看到丞相之位落于旁人之手。于是,窦婴和田蚡,一个成了丞相,一个被封为太尉,皆大欢喜。

  二人虽身在不同阵营,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崇尚儒家学说。窦婴和田蚡不但推出了一些新政策,还推荐了不少亲儒家学说的人做大臣。可以说,他们的一些所做作为,让喜欢道家黄老学说的窦太皇太后极度不喜。公元前139年,儒家学派的御吏大夫赵绾上书,请汉武帝亲政,这让已经非常不满的窦太皇太后果断出手“干政”。

  于是,窦婴和田蚡成了“闲人”,只有一个列侯的空头衔。田蚡虽没有了任何职务,但是,亲舅舅的身份,让汉武帝依旧很信任他。而窦婴则可以用“无人问津”来形容了,门庭日渐清冷起来,以前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都纷纷“投靠”田蚡了。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窦婴彻底成了“被冷落”的人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叫灌夫的人。

  此时,已为丞相的田蚡,依仗自己身份高贵,欺负皇帝年轻,一心想通过礼法来约束朝纲,在建议采纳上和推荐人才上很是强势,一时,田蚡的权势几乎要超过汉武帝。公元前131年的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下诏令,要求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身为列侯的窦婴当然得去,并带上了灌夫。由于身份的落魄,窦婴和灌夫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冷落。

  灌夫因此借酒耍酒疯,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执意不愿意道歉。田蚡非常气愤自己的喜宴被弄砸了,于是,就扣留了灌夫,以侮辱太后诏令为理由弹劾灌夫,将其关进了特别监狱,并走了司法程序,判了灌夫灭族之罪。窦婴于是找到汉武帝,希望可以救灌夫一命。哪知,汉武帝并没有以为这事有多严重,就直接让窦婴去东朝公开辩论此事。

  只是,在厅辩时,窦婴却不敌对方强大的言论团队,无奈拿出了汉景帝临终前给他的一份“诏书”,内容为:“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事情自此开始有了大反转,这份“免死诏书”非但没有给窦婴带来任何机会,反倒直接将他送上了不归之路。

  由于,在尚书房没有找到此诏书的“原件”,就不得不让人生疑,此诏书是不是伪造的?

  这个事件表面上是看汉武帝如何定调,但是,实质上却是暗藏了几方权势的较量。汉武帝当然不会放过这送上门的机会,几经思索后,决定除去窦家对于朝政的影响,同时,借此事“震慑”其他势力。只是,汉武帝要的远远还不止这些,王太后的颐气指使早已让他想摆脱母族的“控制”了。于是,事态发展就如设计好的按照汉武帝的想法进行。

  这个“遗诏”就变成了“伪诏”,窦婴被斩首弃市。

  在舆论的“压力”下,汉武帝又将“火”撒在了田蚡身上,罢了他的官,还给王太后下了“禁言令”。而目睹窦婴惨状的田蚡,很快就在极度惊恐中魂归西天了。自此,三方势力中,就剩下那最没实力的一方了,等待他们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对汉武帝“死忠”。

  汉武帝此时真正掌控了国家的大权,一往直前开辟疆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也成就了自己为一代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