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造就时代,有人被时代毁灭!明朝守将孙传庭的一生!

2022-10-07 09:56:39 作者: 有人造就时代

  已经入阁的兵部尚书杨嗣昌看到这些语句,认为孙传庭是在批评自己,加上当时京城盛传孙传庭将要取代杨嗣昌,于是他扣下孙传庭的奏疏,阻止陛见。

  受此刺激,加上常年征伐劳累,孙传庭突然发病,病情一度严重到让他不能正常办公。

  痛苦煎熬中的孙传庭,却不能获得朝廷体恤。朝中大员因为权斗,互相攻击,还把他拉下水。内心骄傲的孙传庭难以接受被人诬告,再次上疏自求罢免。

  崇祯这次接到他的奏疏,不仅不同情,还怀疑孙传庭装病。

  崇祯随后命令兵部派人去核查孙传庭到底是真病假病。兵部核查后,回报孙传庭确实发病了。他还不放心,继续派出御史杨一儁,去复查孙传庭的病情。

  恰在此时,又有人诬告孙传庭。杨一儁查明孙传庭病情属实后回报,却未将孙传庭被告之事上报。

  崇祯因此十分恼怒,上纲上线,下旨申斥孙传庭“托疾规避,显属欺罔”,还说孙传庭面对诬告的辩解之辞是“泄愤”,是孙传庭与杨一儁合谋欺骗他。

  一个皇帝的无情而多疑,到了此等地步!

  就这样,孙传庭以类似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监狱,长达三年。

  明末翰林院编修吴伟业慨叹,孙传庭入狱,明朝“危亡之局,实决于此”。即便他日后获释并被重新委以重任,但为时已晚,大厦已倾,谁也救不了明朝危局了。

  崇祯亲手把帝国最后的长城,毁掉了。

image.png

  7

  帝国名将正在凋零。

  孙承宗、卢象升均在孙传庭下狱前后死去,洪承畴、祖大寿则“晚节不保”,投降了清军。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王朱常洵被剥光洗净,宰了,与鹿肉同煮,义军称之为“福禄宴”。

  接着,李自成兵围开封。开封告急。

  崇祯环顾四周,无人可用,这才想起了义军的“克星”、身处牢狱之中的孙传庭。

  释放,重用。

  史载,崇祯以5000人和一个月的粮食,命孙传庭出击李自成的百万之众。

  孙传庭临危受命,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毫不推脱。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了。

  孙传庭大集诸将于关中,先诛杀了数次临阵逃脱的贺人龙,重整军纪,再厉兵秣马,打造火器,准备出征。

  然而,孙传庭备战的时间无多,崇祯一再降旨,催促他出战。孙传庭无奈回复:“兵新募,不堪用。”崇祯不听。

  兵部侍郎张凤翔劝谏说:“传庭所部皆良将精兵,此陛下之家业也,须留以待缓急用。”崇祯仍不听。

  陕西的权贵富户,恨透了不搞潜规则的孙传庭,也以人民的名义,逼迫孙传庭出关。他们甚至制造舆论,诬陷孙传庭不听朝廷节制,是想割据关中。

  孙传庭捶胸顿足,悲叹一声:“大丈夫岂能复对狱吏乎?”

  崇祯的多疑猜忌,他是领教过的。他宁可战死,也不想蒙冤二次入狱了。

  后来,吴伟业在纪念孙传庭的一首长诗中,记录了时为兵部尚书、总督七省军务的孙传庭出关前的心态,悲凉而又豪迈:

  尚书得诏初沉吟,蹶起横刀忽长叹。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谁由算?

  作战过程,最爱君不忍细说。总之,经过柿园之战、郏县之战,孙传庭两战皆惨败于李自成。李自成乘胜追击,破了潼关。

  最后一战,是50岁的孙传庭个人的战斗。

  战死沙场,在污浊的时代,无疑是英雄最体面的死法。

  他与监军副使乔迁高两人,跃马挥刀,冲入乱军中,力战至死。

  死后,连尸体都找不到。

  崇祯因为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竟然怀疑孙传庭逃命去了,所以不下表彰和赠荫。

  可惜,孙传庭至死,都未能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孙传庭死后有无皇帝的褒奖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史书载:

  (孙传庭)值国家多难,一意以拨乱为己任,毁誉祸福勿顾也……自十六年(1643年)十月丙寅贼破潼关,传庭死,越五日遂陷西安,明年(1644年)三月陷京师,传庭一身实系天下存亡。

  孙传庭死后不到半年,大明亡于李自成。

  所有人都对明末败局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崇祯临上吊前还在责怪别人,不曾反省自己。一个可悲可恨的末代皇帝。

  8

  乱世出英雄。

  读史的人,最痛惜以至痛恨的两个时代,一个是晚清,另一个是晚明。

  这两个时代,诞生了多少能人,多少英雄,但他们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大势,唯有一个个化成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晚明从戚继光起,到李如松、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再到孙传庭、李定国、张煌言,明朝在战场上涌现出来的著名文臣武将,一茬接一茬,任何一个都能够独当一面。

  但他们无一例外,均以悲剧收场。

  要么死于政治,要么殁于战场,要么殉于气节。

  每一个都是时代的大悲剧,个人在其间毫无回转的余地。

  能人无法挽救明末颓局,说明高居在这些能人之上的权力和体制,已经腐朽不堪。

  忠义如孙传庭者,无能为力,唯有以死殉葬。

  历史从来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后人可以跳脱时代,看清明末清初的大势,但那些个英雄身陷历史的棋局,只能以道德和勇气相互砥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前路分明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他们仍然前赴后继,以身许国。

  这是晚明悲剧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我读晚明史,恨崇祯,恨言官,恨内斗,恨党争,恨两面派的文臣武将,唯独对坚毅赴死的战场败将,对屡遭政治构陷的悲情英雄,心生敬意。

  孙传庭悲剧,在历史中无数次重演。但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当局者从未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卑鄙是小人的通行证,悲情是英雄的墓志铭。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