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改变杀光功臣的想法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提起古代的帝皇,刘邦和朱元璋无疑最接地气,因为他们都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家,普通老百姓过的生活,他们也曾经历过。刘邦还稍好一些,多少是个泗水亭的亭长,又得县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吕公看重,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吕雉下嫁给他,吕雉无论是在刘邦打天下、还是治天下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朱元璋则委屈不少,他就是个穷酸百姓,甚至沿街当过乞丐,也曾入庙当和尚,受尽世人白眼,也不过是想讨口饭吃。后来翻身上马,拿起了起义之刀,将蒙元驱逐至漠北,一统天下,成就大明王朝。而刘邦和朱元璋都曾大肆诛杀功臣,这一点最令世人诟病,不禁笑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中朱元璋清洗功臣,最具争议,有人说朱元璋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有人说他是出于多疑猜忌。
但其实不然,或许一开始,朱元璋并没有清洗功臣的打算,只是在1392年发生了一件事,此事让朱元璋痛下决心,终于决定对一众功臣下手。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绝之余,将迁都一事都暂时搁浅,而把目光锁定在了为朱允炆铺路上。
朱标是马皇后所生,乃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含着金钥匙出生,初为人父的朱元璋,恨不得将所有资源都倾斜在他身上。朱标5岁时,朱元璋就请儒学大家宋濂给他当老师。朱标9岁时,当时朱元璋刚刚统一江南,直接把朱标册封为世子,将他当做继承人培养之心,已然尽数暴露无遗。
等到明朝彻底稳定下来,朱元璋又对朱标言传身教,让他整日跟着自己处理国事、分析政要,连迁都此等关乎国家气运的大事,都尽数交由朱标手上。为扶持这个长子上位,朱元璋很快将其他儿子封王,派往边境,不让他们与朱标夺嫡。但1392年,朱标考察迁都地址归来,身染恶疾,一年后便不治身亡,这给了年迈的朱元璋一记重锤。
朱元璋在悲痛欲绝的情况下,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正统该由谁来继承。朱元璋目光锁定在了朱标长子,朱允炆身上,随后很快便立他为皇太孙,接过他父亲的接班人之位,尽管有了人选继承皇位,但问题也接踵而来。朱标跟随自己一路打天下成长起来,在文臣和武将之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而且有了一套支持自己的班底,可是这些朱允炆都没有。
朱元璋看着自己渐渐年迈,已然觉察到自己时日不多,于是为了帮朱允炆铺路,朱元璋开始清洗功臣。最具代表性的非“蓝玉案”莫属,蓝玉是当时的大将军兼凉国公,可谓是位高权重,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太子妃的舅父。他属于朱标的拥护派,可以说是朱标颇为敬重的长辈,如果朱标尚且在世,那么他毫无疑问是朱标能顺利继位的保障。
但如今朱标一死,很难保等朱允炆上位之后,蓝玉不会倚老卖老,然后凭借手中大权架空朱允炆,窃取明朝江山。蓝玉对朱标服气,但不代表也会向他儿子服气,毕竟自己的辈分和权力摆在那里,想不掌权自重都很难。所以朱元璋开始了一系列的清洗活动,他没有时间再像培养朱标一般,慢慢帮朱允炆在大臣中树立威望,所以他只能用最快捷方便的办法,那就是杀掉这些有“功高震主”嫌疑的大臣。
正是这样,1392年朱标死后,原本并不想杀功臣的朱元璋,开始他大肆洗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