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四次遇刺,每次事件为何都成了后人笑柄?

2022-10-11 15:44:31 作者: 嘉庆皇帝四次

  陈德案发生一年半后,嘉庆九年十一月,紫禁城又发生一件行刺事件。这件事不是精神失常之人了,而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和尚所为。此和尚叫了友,他曾于当年正月去普陀山,不知道是学到真经了,还是佛让他转世了,他竟然突发奇想进皇宫与嘉庆皇帝聊聊,也给他升个方丈干干。

  了友回京后,就一直在皇宫附近转悠。由于是和尚,并不引人注目。了友在皇宫转悠大半年,实际上就是踩点了,他在寻找入宫的机会。但了友并没有找到入宫的机会,不过他摸准皇宫周边护卫的情况,哪些岗位护卫不严,他都一清二楚。而且对护卫一天二十四小时换班情况也摸透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了友决定进入皇宫,他守在景山东门外等到机会,因为东门有送食队伍进宫,他就跟着这些人混进入了皇宫。

  进入皇宫后,了友就傻眼了,他想找到皇帝睡觉的地方,但却迷路了,此时他被巡逻的清军抓住。于是把了友交由皇宫有关部门审讯。

  嘉庆皇帝听说,皇宫又混进闲杂和尚,是否是行刺之人不得而知,但嘉庆愤怒了。他对发现和尚了友的护卫不仅没奖赏,而且对相关人员都进行了严厉处罚。

  神秘人物英勇闯宫

  又过了三个月,嘉庆十年二月,紫禁城又发生一件怪事。此事距陈德案发生不到两年。有一个叫萨弥文的中年男人扛着铁枪直接闯宫门。没想到守卫宫门神武门护军一时没能挡住萨弥文。因为萨弥文的铁枪很厉害,居然砍伤了几名护卫。

  萨弥文很神勇,对涌上来的护卫军不害怕,挥舞着大铁枪继续往宫里冲,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擒获。但这些护卫军抓住萨弥文后,竟然打得太猛把萨弥文打死了。

  人死了,萨弥文究竟因何带着兵器闯宫?没人知道。至今也是清朝一个谜案。此次嘉庆皇帝总算挽回点面子,因为门禁至少负责了。当嘉庆皇帝听卫军汇报此事的发生经过后,嘉庆越听越来气,没想到这些护卫军竟然赤手空拳擒住的萨弥文,因此护卫们受伤的比较多。因为护卫军嫌兵器太重,带在身边碍事,竟然赤手空拳守卫宫门。气得嘉庆皇帝再也不听他们说了。

  梁上君子溜之大吉

  接连发生三次百姓闯入皇宫的事,应该说清朝皇宫门禁应该越来越严了。但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紫禁城再次发生闯宫事件。此次事件更神奇,就发生在嘉庆皇帝眼皮底下,而且是紫禁城的中心地带。

  景运门由领侍卫大臣值班,这是皇帝身边的警卫指挥调度人员,是正一品的官员,一般授予“建威将军”。但就是景运门出事了,居然混进了“梁上君子”。此小偷动作娴熟,一看就是老手,他居然把值班内阁中书屈廷镇的海龙皮褂子割开一个口。

  发现小偷后,护从侍卫闻讯赶到,小偷居然逃得无影无踪。此事让嘉庆很上火。由此可见,皇宫并非戒备森严连飞鸟进不去。

image.png

  透视四次行刺根源

  嘉庆皇帝在位时发生了4件闯宫行刺事件,虽然被后人当成笑料,的确也很搞笑。也让嘉庆皇帝很上火,嘉庆也加强了安保工作,但依然不断发生闯宫事件,不得不说再严密的防范也有漏洞。

  嘉庆虽然对4次事件的责任进行了严厉处罚,但嘉庆并没有意识到事件背后根源,并非闯宫人能耐大,关键还是护卫能力素质低。皇宫的护卫都是百里挑一的清军,连他们都懒散大意,致使闯宫事件不断发生。由此可看出,清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已经不能与当初进关时的八旗军相比。

  嘉庆皇帝应该通过此事,严整清军,提高清军战斗力才是主要措施。杀几个人,处罚几个官员,只是治标不治本。但嘉庆皇帝并没有康熙、雍正、乾隆那样的能力,此皇帝虽然说不上昏庸,但也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嘉庆皇帝通过一件事,追根溯源,下大力加强清军建设,恐怕清朝不会走下坡路,也不至于到道光、咸丰时,让外国军队闯入京城。

  所以4次闯宫行刺事件,能看出清朝衰弱的迹象,但一个王朝衰弱,不可能有实实在在表现。它的变化潜移默化,没有一定能力的皇帝,看不到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