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为何能成为战国四公子之首?

2022-10-12 06:40:06 作者: 用什么形容信

  用什么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为何能成为战国四公子之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信陵君其人,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是这么介绍的:“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者,魏武王之少子,魏安僖王之异母第也!战国四公子之一。”

 image.png

  战国四公子者: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齐之孟尝君、楚之春申君,此四公子皆以养士三千而闻名。在战国四公子中余最钦佩者,魏之无忌也。公子无忌之所以让人钦佩,在于他的礼贤下士,任人为贤,重情重义,在于他的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事例来佐证:

 image.png

  一:礼贤下士--东门迎候赢于上宾,传美名于天下。

  信陵君之所以与其他几位公子有所不同,是在不他不仅善于养士,而且更重于礼贤下士。关于这点,从他礼遇候赢的事例中就可以很好的看出。

  候赢何许人也?魏国都城大梁城东门的一个年迈七十的门吏罢了!因为贤能故为信陵君所知,而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门吏,贵为魏公子的信陵君为求一贤,不惜亲自屈尊驾车到东门去诚聘候赢,而且上车的时候还有意让候赢居尊坐,自己亲自为候赢驾车,驶往魏府。对于这样的礼遇,可谓是世间罕见,或许除了后世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与之相比,在待人之诚方面,世间难寻其二。

 

  其实候赢也绝非等闲之辈,当信陵君的车队路过大梁东市的时候,他故意让信陵君把车停下,说是要到东市去见一个朋友,叫信陵君在车上等他回来。对于候赢看似傲慢的要求,信陵君很爽快的答应的,并且耐心地在车上等候赢回来。其实候赢之所以要这么做,他是在用自己的傲慢无礼为信陵君赢得声誉、赢得民心。当他去东市会见自己的朋友,是有意把信陵君凉在一边,他是想看公子的反应如何,若公子此时仍恭恭敬敬地在车上耐心地等他,那么公子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到那时各国的有才之士就会慕名而来,为公子为魏国所用。而一切也真如候赢所希望的那样,当他去会见自己的朋友朱该后,信陵君依然是恭恭敬敬地在车上等他回来。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第二对这样的主仆不?

  信陵君用他的真诚打动的候赢同时也赢得了天下民心;候赢用他的傲慢无礼成就了信陵君并为他赢得了声誉。

 image.png

  二:窃符救赵--言必行,行必果,方显男儿本色。

  信陵君不仅待人真诚,而且在对待朋友方面也是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这从他窃符救赵一事中就足以看出。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秦军进而兵围赵都邯郸。当赵都被秦军所围时,以赵相平原君赵胜为代表的赵国重臣,此时采取了合纵抗秦的外交战略,他们派人游说楚、魏、齐、燕等国,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派援兵救赵国与险境,共同对抗强秦。当赵国的使臣到达魏国的时候,刚开始魏王还答应派兵十万援助赵国,共同抗秦。然而没过几天魏王忽然就反悔的,不打算援助赵国了,而且还令已经出发的十万大军在黄河北岸的安阳停了下来,对秦赵邯郸之战采取观望态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魏王改变主意了呢?原来是秦王听说魏王准备派兵增援赵国,于是就派人到魏国去恐吓魏王,秦使对魏王说到:若是大王非要不听秦王的劝告去援助赵国的话,那么待我们大王把邯郸拿下来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大梁了!魏王本来就是一个胆小的人,听了这话自然是不敢在派兵援赵了。

 

  然而当平原君知道魏王改变主意的消息后,很是着急,因为他知道,如果魏国的援兵不来,仅凭赵国一己之力,是很难战胜强秦的。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妹夫信陵君,余是就派人去找信陵君帮忙,并教使者对信陵君说道:“我之所以与公子结为秦晋,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是一个忠义之人,如今赵国有难,而公子却袖手旁观,难道这就是公子的作风吗?公子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应该看在您姐姐的面子上帮帮赵国啊!赵国若是为秦所灭,那么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魏国了,唇亡齿寒,还望公子三思。”听了这话,信陵君心里挺不好受的,唇忘齿寒的道理他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他已经去劝过魏王好几次了,利害关系也说了,可是魏王就是不发兵,他也没办法啊!想到这里,或许此刻信陵君的眼睑已经湿润了,然而为了朋友,为了姐姐,为了魏国,他决定铤而走险,带着自己的三千门客,百乘之兵去援助赵国。当信陵君的车队路过东门时,他想起了候赢,于是就停下车,专程去拜访候赢去了。可是奇怪的是,当公子见到候赢后,候生却一言不发,临走的时候连一句送行的话都没有。当信陵君的军队东出城门之后,一路上他越想越奇怪:我平时待候赢不薄啊!可为什么走的时候连一言半词都没留下呢?他定然是有什么话要说,于是又带领车队奔东门而回。此时候赢早已现在东门外等待信陵君的归来,因为他知道,信陵君若不把事情问个清楚明白,他是不会就这么离去的。当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我真不知道面对爱情此景,他们的内心是作何感想的,或许唯有他们自己清楚明白。

 image.png

  再次相遇之后,候生这回是开门见山地跟信陵君讲解当今形势,他对公子说道:“方今天下,秦强而六国弱,若已魏之私力抗衡于秦,绝非秦之对手,唯有联合六国之力以拒秦,方能胜秦。而今赵都邯郸被围,我们若不救之,赵国必亡。而仅凭公子一己之力救秦,此无疑于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唯有调动大王的十万大军方能救赵,除此别无他法,据我说知,公子您曾有恩于大王的宠妃骊姬,若求她帮忙,她一定答应。到时让她在大王熟睡的时候窃得兵符,公子随即北上安阳,调动晋鄙军救赵,若晋鄙肯交出兵权从之固然好,若不从,可使人将起当场击毙,夺得兵符。而此人者,真是在下的好友朱该,此人力大无穷,勇猛过人,现正隐居于东市,只待公子前去。当公子夺得兵符,援兵就赵之时,老朽则会北向而刎,以报公子的知遇之恩……”听到这里,此时信陵君已声泪俱下,不知道还说什么的好,或许这就是古人说推崇的“士为知己者死吧!”人生在世,又有什么能比得一知己更高兴的事呢?后面的故事也真如候赢所预料的那样:信陵君求骊姬窃魏王兵符于卧榻,尊候赢之嘱,会朱该于东市,调晋鄙军于邺城,晋鄙不从,朱该当场击毙之,夺其兵符,待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方率兵北上救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