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鉴临阵脱逃当死,百姓为什么还要给他求情?

2022-10-14 00:50:17 作者: 牛鉴临阵脱逃

  而此时的牛鉴,对于接下来的抗英战争,也是信心满满,刚到任前线时,依然如在河南时那般雷厉风行,把自己的指挥部搬到了毗邻前线的宝山。然后又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慷慨激昂的奏折,表达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看得道光皇帝也龙颜大悦,还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把千里之外的牛鉴一顿表扬。

  但接下来的事,就是狠狠打脸了。

  从不缺态度操守的牛鉴,放在总督任上,却偏偏缺了一样东西:专业水平。打仗这个技术活,他本就是个门外汉,对上的又是全球顶级的英国侵略军,胜利概率更是严重为零。可怕的是,他自己还不自知,反而自以为是的瞎指挥,一番自作聪明谋划,竟判定英军不可能进军吴淞口,战前防务也就严重疏忽,被英军抓住机会打上门。

  而在真正上了战场,见识了英军恐怖的火力与凶悍的步兵冲锋后,这位一直以铮铮铁骨著称的“名臣”,开了眼后更吓破了胆,本想着去支援陈化成,被英国人轰了几炮后立刻吓尿。慌不迭的往回跑。导致整个吴淞防线,分分钟全线崩溃。以这个场面说,壮烈殉国的陈化成将军,还有那些浴血到最后的吴淞口清军将士,就是被他坑死的。

  经此一败后,牛鉴也彻底没了脾气,两个月后,更作为签字代表,与英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位鸦片战争前名满天下的能臣,也就彻底被钉在耻辱柱上。说到底,他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实在没这个能力。把一个不懂兵的大臣,放在事关战局的总督任上,如此简单粗暴的用人方式,大清朝就是武器不落后,恐怕也难逃战败厄运。

  而签了字的牛鉴,也是从此名声尽毁。比如那个当年曾接济过他的厨师,牛鉴做总督时,也一度在他府衙里帮厨,可听说牛鉴丧权辱国后,这位已经七十岁的厨师,却是变卖家产,凑了两千两白银狠狠扔在牛鉴面前:这是你当年谢我的钱,我现在全还给你。给你这种昏官当厨师,我丢不起这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身败名裂的情形下,当年受过牛鉴恩惠的河南百姓们,却依然没有抛弃牛鉴。《南京条约》签字后,牛鉴一度被清政府判处死刑。消息传到河南后,整个河南又急眼了,当地百姓联名向朝廷上书,甚至牛鉴被押解到京城时,沿途还有河南籍的士民百姓含泪相送。一番据理力争,竟真个救了牛鉴的性命。

  此情此景,也同样应了一句话:为人民做事的人,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人民也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