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发掘了花木兰身上的个体意识。
在原文中,花木兰是完全屈服于整体社会制度的,为父尽孝,为国尽忠。我们能读到她的犹豫,却读不到她的自我。
但在动画版《花木兰》和这次的电影中,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有着清晰的展现的,即使这种展现显得十分仓促。
在动画版中,木兰说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我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为了尽孝,我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有本事。我想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
原文中“无可奈何的牺牲”,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场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比于在家绣花嫁人,木兰的替父从军或许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下意识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战场上,在于领军杀敌。
这其实已经和原文所宣扬的忠孝相去甚远了,但也有理有据。
因此,两部电影都极大程度地渲染了木兰从军之前,是如何地无法融入大环境。
她常常舞刀弄枪、背不好四书五经、去找媒婆时大出洋相……
而在真人《花木兰》中,木兰的转变则是由巩皇所饰演的那个看似十分尴尬的角色引导的。
同样是作为被排斥和不被接纳的人,仙娘走上了邪路,但她一再提醒,是伪装令木兰无法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这里想吐槽一下,话说反派这么骑墙头真的好吗?花木兰的胜利可多亏了仙娘这个反派的“多嘴多舌”啊。
观众对于影片的吐槽,有很一部分是因为,花木兰自我认同的过程太快啦!
反派老鹰说几句话就认清自我了?难道真的不再挣扎反抗一下吗?
这个毛病实际上跟《哪吒之魔童降世》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主角仿佛福至心灵般一下子就顿悟开挂了,反思都不带反思的。
建议和尚庙把这两个人收进去,有慧根呐这。
总之就是一句话,真人版《花木兰》对原故事进行了人文主义和女性主义相交织的女性个体解放改编。
事实上这是迪士尼建构公主系列动画片之现代性的拿手好戏了。
其实根据迪士尼之前的尿性,我们早该猜到影片所要宣扬的价值观了。
目前为止,迪士尼一共拥有14位公主。这14位公主无一不是从早期的“傻白甜”形象转变成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自立自强、勇敢有想法的人物。
《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尔酷爱读书,特立独行;
《风中奇缘》中的宝嘉康蒂公主听从内心的声音,留守家园;
《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以高歌一曲“Let It Go”释放了自己一直被压抑的魔力,做回了自己……
总之,经历了现代化改写的公主们,更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清晰的性别意识,做自己,也就是《花木兰》中一再强调的“真”。
公主们不再是等待被解救的和柔弱的,两性之间也是平等的。
通过这一系列关系的重建,迪士尼动画“建构起以往父权制所没有的、属于女性的世界”。
一味地去批评一部电影是容易的,难得是冷静思考。
在迪士尼的镜头下,我们见到了一个充满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的故事和人物。《花木兰》的成败,关系到迪士尼在对公主进行现代化塑造策略的转变。
在口碑已经如此之低的情况下,我们只静待11号上映之后的票房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