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顺丰控股继续吃跌停。
尽管周末发布了罕见而细致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试图让投资者对公司给予信心。但继续吃跌停的股价却说明投资者尚未“买账”。
多位买方机构投资者对表示,仍然看好年度级别的机会,但短期内持观望态度,二三季度根据表现再修正判断。观望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情绪的担忧,另外,对公司的战略投入后的表现也作观察。
顺丰之危
周末,有关顺丰控股与其他快递公司竞争的舆论不断发酵。尤其是市场投资者纷纷猜测,依靠拼多多崛起的极兔,是顺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消解了顺丰控股未来的预期。
不过,有观点称,影响顺丰的根本不是同行,而是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的迅猛发展,这导致很难用原有的视角去看未来的商业竞争。
该观点称:“高端商务客户基本都是顺丰客户,但发票电子化后,去年保险公司所有保单发票电子化,给顺丰带来不小的损失。未来发票、合同、电子签名等全面电子化后,类似万科这类做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大量邮寄合同和会计凭证的,全面电子化后这一块收入又没了。这些都是原来为顺丰贡献利润的高端客户。”
上述提到的保险业务,在顺丰控股2016年年报中,曾被作为卓有成效的业务案例进行展示。但随后的几年,从顺丰控股的年报中消失。
相比极兔带来的威胁,上述观点似乎更受机构投资者认可。同时,藉由一季度业绩大亏损这件事,投资者们开始认真审视这一问题。这也是为何一些买方短期内观望的原因。
有私募研究员称,过去,顺丰控股在文件类市场几乎是垄断型地位。文件类业务,包括上述的发票、合同、保单等。2019年,文件类业务还在顺丰时效件业务中占比逾40%,2020年,则落到了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