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OR日威?下一个10年,中国威士忌市场去向何方?

2021-05-13 10:37:47 作者: 苏威OR日威

在我们的实际走访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以华润旗下商超Ole为例,在其威士忌版块的摆货也能略见一二。

在货架显眼的两排,摆放着的都是诸如麦卡伦18年等单一麦芽威士忌,加上倒数第二排摆放的山崎、白州、响等单一麦芽日威,整个货柜的一大半都被单一麦芽威士忌占据。而从国外市场比例来看,调和型和单一麦芽的消费比例是10:1,但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LVMH集团旗下格兰杰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大使Kevin Lv曾对记者表示,“单一麦芽威士忌只有整个威士忌领域的8%,但反而是它把人们对威士忌的关注带起来,然后人们也会开始对调和威士忌也感兴趣,而且开始去了解不同价位的威士忌。”

二、高端化需求增长迅猛,入门尝鲜是消费主力

胡润百富曾在2017年发布了《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威士忌消费研究白皮书》,其中显示,在高净值威士忌饮用者中,81%的人过去三年增加了威士忌的饮用频率,七成人群未来三年仍会持续增加饮用。由此可见,威士忌在中国高净值人群中的消费趋势是不断上扬的。而其中30%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饮用者会购买1000元以上的威士忌。

在2018年,针对中国市场发布的泰斯卡 Talisker 41 年单桶原酒(桶号 4969)在邦瀚斯拍卖会上以 11.6 万港币价格成交。

中国进口的威士忌单瓶价格在过去 10 年间随着“消费升级”一直稳步上升,并在 2016 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 2017 年开始显著地步入高平均单价时期。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中国消费者追求高端威士忌的趋势在近两年的表现愈加明显。

高端威士忌吸引着绝大多数目光,但绝大多数的消费依旧由大品牌的入门级产品占据,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威士忌展柜里整齐摆放着价值数千元的高端威士忌,但是人流基本都集中在百龄坛特醇、格兰威特等入门级酒款面前。

这些产品占据了酒类销售区最外侧,人流量最大的区域,据销售人员称,售价200多元的百龄坛12年威士忌是其中销量最好的,经常能够吸引路过的非威士忌饮用者购买尝鲜。

有媒体统计过2020年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销售情况,排名前十的除去格兰菲迪21yo等少数酒款,绝大多数的价格都在200~400元左右。

三、抢占年轻市场高地,线上购买成为主流

年轻消费者渐成主力。年轻群体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愿意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付费,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通过建立时尚形象锁定年轻消费者,尤其是90后群体。目前,随着夜总会、酒吧、酒馆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渐成气候,年轻一代的群体有更多机会接触威士忌。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调查,威士忌的饮用人群的年龄集中在 28-45 岁,平均年龄为 38.2 岁;相比干邑等其他类型的洋酒,高学历、更年轻,是威士忌饮用人群的普遍特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年轻高净值消费者愿意尝试、并开始偏好饮用威士忌。 ”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称。

在盒马鲜生,我们注意到其门店的摆放的威士忌品类相对较少,而且和OLE等商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盒马的货架上鲜有400元以上的威士忌,而其中销量最佳的是芝华士12年和杰克丹尼威士忌。

不过从盒马的APP端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千元以上的中高端酒款并未摆放在线下门店,而是在APP端下单由盒马直接从仓库配送。

我们从盒马的工作人员处得知,3月份至今半个多月,该门店在线上接到的尊尼获加蓝牌威士忌就有十几瓶之多,平均每日都有一瓶的配送需求 ,而其他同等价位的威士忌例如泰斯卡18年单一麦芽每个月也都有10瓶左右的销量,有些是由盒马进行配送,有些是线上下单然后由顾客直接到门店取货。而三得利的【响】和【白州12年单一麦芽】则处于长期缺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