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匀酒:酱酒小产区里的资深老八大

2021-05-28 17:09:06 作者: 贵州匀酒:酱

在新一轮的酱酒热潮之下,大家意识到随着产业结构与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品质成为白酒行业竞争的核心。而地缘品牌的崛起,使得品质的竞争从企业优势的竞争逐步转化为产区优势的竞争。在此基础上,一种更高级的产区概念和竞争模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小产区。

什么是小产区?

小产区的概念最早源自欧洲的葡萄酒行业,是指在公认的优质原产地产区的基础上,以特定自然环境和特色人文环境为要素,在质量等级和特色风格上进一步细分所形成的产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特定自然环境、原料品种、生产方式、产量和品质控制等,最终形成风格更加独特、品质更加优异的小产区产品。这样的产品,更能满足不同偏好、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以法国葡萄酒为例,波尔多产区出产大量的葡萄酒,品质也参差不齐。而中高端葡萄酒都会标明自己出自波尔多的各个子产区,如梅多克,格拉芙等。但是质量最好的,却是更小的产地,如玛歌这样的村庄级产地。所以酒质的优劣,一般遵循,产地名越小,品质越高贵的原则。

与大产区产品相比,小产区产品什么优势及特色?

总体而言,小产区是在大产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小产区产品与大产区产品相比有以下几点特点和优势:

一是稀缺性。

小产区顾名思义,是指产区范围小。比如法国葡萄酒小产区的范围一般都在乡级以下或者村级,甚至更小的庄园级微小产区,面积小到几万亩甚至几百亩。而产地范围的小,必定使得出产量小,且难以复制,产品十分稀缺。

二是高品质。

小产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制作大多采用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有的甚至还是“传统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历史底蕴和匠心坚守下,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更高,且血统纯正。

三是原生态。

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小产区产品大多是在尽量保持原生态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然后是生产方式的原生态,小产区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大多绿色环保,讲究生态质量。

四是独特性。

小产区的独特性来自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不可复制的资源天赋,其产品在独特产地、传统工艺、产量稀缺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而显著的特色,其独特的风格既体现在产品风格上,也体现在产品本身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上。

五是品牌力强。

小产区产品的卓越品质、风格的独特魅力、悠久的历史文化等都会增强消费者的“愉悦感”“品质感”,使得小产区产品具有很强的品牌感染力,且经久不衰。

贵州·黔南:纯净天然的酱酒小产区

说起酱香白酒的产区,那还是要看贵州。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水质优良,生态上佳等地理环境特点成就了贵州酿酒的绝佳条件。自汉代起,贵州各地便盛产名酒,并有着浓厚的地域酒文化特色。清代诗人郑珍曾称贵州:“酒冠黔人国”。

贵州无疑是中国酱香白酒最富盛名的大产区,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这个大产区里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小产区——黔南。

1、生态绝佳,天然酒窖

黔南,位于贵州南部,平均海拔997米,年平均气温17.5℃ ,1月平均气温5.6℃,7月平均气温26.8℃,相对湿度80%,年均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平均风速仅在 2 米/秒,无霜期300以上。总体呈现出夏季炎热但无酷暑,冬季温和少冰雪,温度变化大,湿度较大,日照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这样的气候特点,对酱香白酒的酿造而言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如高温期长,利于酱香白酒“三高三长”工艺的施展;无酷热、严寒,利于酱酒的储藏;湿度大,风力较小,利于微生物的聚集等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