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刚刚好”就够了

2021-06-15 12:10:46 作者: 做人做事,“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了。这是一个浸润了传统文化的节日,笔者也在这粽叶清香中收获一点心得……

  端午节当天,姐姐妹妹带着儿孙回娘家看望父母,一家老少二十几口四世同堂,自然是其乐融融。而我则用一顿丰盛的午餐,让家人惊叹不已,真真实实算是“藏民穿袍子——露一手”。

  志得意满之余,我神气活现地对着家人感慨:这有什么呀?人是可以改变的!

  事实确实如此。从小在父母和姐妹眼里我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直至读初二时还因一次自己盛饭而把家里的铁锅砸了一个大窟窿。一个吃了几十年现成饭的人年近花甲居然会做饭炒菜,在家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父母满意且满足的眼神以及姐妹们不断点头赞许的微笑中,我更是滔滔不绝,神吹胡侃,念起了我的“做菜经”——

  其一,做菜如打仗。

  打仗,不外乎三个阶段或步骤:一是深思熟虑,排兵布阵;二是冲锋陷阵,战术展开;三是打扫战场,完美收官。做菜亦是如此。

  伊始,面对一众食材,如何做到荤素搭配、色彩协调,谁作主菜、谁作辅菜,先炒哪个、后炒哪个,乃至什么菜需要什么佐料配制,凡此种种,跟一个指挥员在战前思考战略构想,制定作战预案一样,哪个部队打主攻、哪个部队打策应,兵力、火力如何配备,如何调兵遣将、战术展开,确保战略设想得以有效实现,都必须了然于胸。

  各种食材摘理、清洗完毕,也就表示战前准备工作就绪,待冲锋号一响,即进入实战阶段。而实战阶段又分两步进行:一是炮火准备,即切菜剁菜。时蔬类,砍瓜切菜,刀片挥舞,轻松自如;而荤腥类,如骨头、厚皮,或筋头巴脑,则似敌方坚固工事,非重力猛剁不能攻坚。炮火准备阶段,事实上就是“人为鱼肉,我为刀俎”。无论切剁,刀功细腻、刀法精湛,就相当于炮火准备充分精准、干净利落,也就为完成第二步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实兵突进,即下锅烧制。食材及佐料配置完毕,煤气按钮一拧,也就预示着冲锋陷阵时刻已经到来。烘焙烹煎、煸炒铲颠,火势声威、噼啪作响,如同刀光剑影、炮声隆隆,铁马金戈、杀声震天。或看准火候,猛打猛冲、赴汤蹈火,或掌握时机,穿插迂回、巧妙绝杀。待硝烟散尽,出锅摆盘,一场实兵突进的激烈战斗宣告结束。

  随之,便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上菜吃喝,打扫战场。上菜也有讲究,不能随而便之。上菜的先后顺序,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决定,通常情况下,都以先凉菜、后荤腥、再蔬菜、终甜点为序。如此,食之受用,便于消化。这也类似于战场上,先以小分队或工兵试探敌方火力配置;进而主力跟进,大快朵颐;最后,作战术搜索,似消食反刍,并逐渐归于平静。这样,战场打扫也就更加简单、便捷。

  其二,做菜如作文。

  作文,首先要确立主题。主题先行,永远是写作的真谛。做菜也是如此,在做菜之前,先要确定做哪个菜系的菜。当然,现如今随着人口迁徙与异地交流频繁,加之交通发达、物流方便,各类菜系搭配使用或稍作点缀,甚至根据个人喜好而改良的方式也日趋增多。这也如同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拓展,文化昌明繁盛,各种知识交叉串联,文章的体裁也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那几种。比如:文坛旗帜鲁迅先生的作品,常常是小说,亦可当作议论文,总之是见仁见智;更有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品,那更是五花八门,根本无法用传统体裁来归类。但无论如何,做菜之前决定做哪些菜,都是制作一桌好菜不二法门的第一要务。

  文章的主题确立之后,当务之急就是根据主题需要,搜集、选择、聚合、组织材料,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以避免发生文不对题的错误。这与做菜时的食材选择异曲同工。比如说,客家人煲汤大多选择木瓜、玉竹、茯苓等等,而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令而变化;而巴蜀火锅就绝少不了毛肚、黄喉、鸭肠等食材;再如东北炖菜所使用的大杂烩食材,品种多、份量足、味道浓,而类似于杭帮菜、上海菜所用食材,则较为单一、精致、精细,否则就达不到色质醒目、味道清淡的效果。同时,选择食材还要保证既可看、可口,又营养丰富、均衡。

  写作的第三步,就是行文过程中如何遣词造句,以求条理清楚。将先前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取舍分部,也就是哪个层次用哪些材料,或者说哪些材料用在何处最为恰当,这一点明确之后,接下来的写作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气呵成的简单轻松过程了。做菜也是这个道理,哪个菜适用于炒炖蒸煮,也跟写文章的题材使用和不无二致;至于写作手法,采取顺叙、倒序、夹叙夹议或其他,或浓墨重彩、或一笔带过,也如菜品什么食材配什么辅料、什么时候放哪种佐料、是猛火还是微火、是偏甜还是偏辣,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恰到好处。做到这一点,文章就能妙笔生花、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且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菜品也就会色香味形俱佳,既好看又好吃。

  其三,做菜如绣花。

  绣花针细线密,丝毫之间见功底,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心细手巧不能绣出云淡风轻、气象万千,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是也。做菜也是个细活,无论是刀功配菜,还是火候把握,乃至成品上桌,都粗不得,也急不得,否则,不是夹生就是烧糊。这一道理实在浅显,毋庸赘述。

  其实,绣花也好,做菜也罢,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正如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所言: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做人,一切只求刚刚好!

  ——2021年端午节夜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王仙桃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