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湖北某高校大四学生万璟换了3个交友对象。
“在没有更多约束的大学校园中,大家的节奏会变得很快。”万璟认为,现代社会留给大家了解婚恋对象的时间太短,因此恋爱也会更利己。
在万璟心里,恋爱和结婚没有必然联系。“结婚会牵扯到两个家庭,需要考虑许多现实因素,难免让人感到焦虑。但恋爱不一样,就像交朋友、相亲,都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罢了。”万璟表示,如果对象会令自己感到焦虑,倒不如重新发展一段关系,只要避开之前遇到的问题,就能暂时缓解焦虑。
婚恋焦虑不仅带来了恋爱的迷茫和盲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焦虑的极端化走向,“不婚主义”“不恋主义”在校园环境中有所滋长。
“与其担心以后的各种摩擦,在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的时代,不谈恋爱是最轻松的生活方式。”这是武汉某高校学生肖琪的“人生格言”。
肖琪觉得,“校园婚恋太幼稚,社会婚恋太功利,既然婚恋会给人带来焦虑,倒不如将之抛诸脑后,好好学习。”相比早年兴起的“丁克文化”,“不恋”成了校园“肖琪们”更为推崇的生活方式。
在肖琪看来,婚恋是除去学习、爱豆、工作之外很小的一部分,并不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在另一个人身上,“恋爱的关系会影响未来人生规划,我不想被另一个未知的人束缚自己的人生”。
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
作为一名婚恋课教师,张晓文发现,高校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开设婚恋课已经10年了,很明显能感觉到,爱情现在好像‘祛魅’了,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有这么神圣、这么必要。学生们会认为爱情很虚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最后可能也未必得到很好的结果。”
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严念慈也有类似的感触。她在学校开设的“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婚姻与家庭”两门课程,吸引了诸多学生报名。其中,一个名为贾梁的学生的自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梁将自己的恋爱经历自嘲为“火箭坠毁式”恋爱,即轰轰烈烈地快速开始,又轰轰烈烈地快速结束。“有个女孩第一天和我认识,第二天就主动和我确认恋爱关系,换了情侣头像,在社交平台宣传,却又在第三天将我甩掉。”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贾梁既是“盲目恋爱”的受害者,也是“盲目恋爱”的参与者。“经历了这些后,我对爱情的期待开始退潮,我感觉到混乱、害怕和焦虑。我决定选择报复性交友,和许多女孩子暧昧,直到自己的热度过了,再置之不理。”
对此,严念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象牙塔里的纯真的慢恋爱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比10年前更加焦虑。很多学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更重视婚恋技巧,而不是理论学习,比如学生选课时更关心如何学会谈恋爱,如何觅得良人,如何不被PUA。“这其实和我的课程内容有一定出入。”严念慈说。
在张晓文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受网络影响最大,个体的自主性、个人意识也更加强烈,在面对恋爱时,往往会持有更多不同的观念,展现出更多元、更个性的一面。”张晓文分析道。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互联网带动,现在很多婚恋焦虑源自网络情绪的放大,以及对男女性别对立的渲染。网络对婚姻的负面报道、对孤独经济市场的引导增多,这种焦虑感会使得他们对婚恋的欲望降低。”张晓文说。
她认为,在焦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会产生对恋爱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婚恋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它的发生也绝非电视剧般一场美丽的邂逅决定的,探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赋予压力的影响。
但是,张晓文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异化了某些人性,让婚恋焦虑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可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过分忧虑。因为,追寻爱和归属是人类的本质需求。
青年一代该如何减轻自身婚恋焦虑?张晓文对高校大学生提出建议:“与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减少网络冲浪的时间,行动起来,主动去结识朋友,真诚地与人交往,是缓解校园婚恋焦虑的最佳方法。我们在真实世界获得的链接多一些,在精神世界的焦虑就会少一些。”
来源: 澎湃新闻 | 作者: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