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签署芯片法案,“脱钩中国”影响几何

2022-08-10 23:25:04 作者: 拜登签署芯片

持续数月之后,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的靴子终于落地。



美东时间8月9日10点,美国总统拜登现身白宫玫瑰园。在一众半导体产业CEO的注视下,在不断咳嗽中完成讲话并签署了《2022芯片和科学法案》。

按照白宫此前的声明,法案将提供5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8亿元)的资金补贴美国半导体产业;还将向在美国投资半导体工厂的企业提供25%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相关刺激政策涉及的总金额将达8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54亿元)。

与中国有关最重要的一点是,获得补贴的企业将被禁止在中国或任何其他令其担忧的外国进行“重大交易”,包括禁止受益公司10年内在中国扩大生产和投资比28纳米更先进的芯片。

中国28纳米以下制程芯片受限

法案核心是“在美国投资,在美国研发,在美国制造”。

据BBC消息,527亿美元中390亿美元用于鼓励芯片生产,110亿美元用于补贴芯片研发;20亿美元用于汽车和国防系统使用的传统芯片;5亿美元支持建设半导体供应链、2亿美元用于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此外,向投资半导体制造业的企业提供25%的税收抵免。

法案规定,接受联邦补贴的公司在未来10年内将被限制在中国或任何其他令其担忧的外国进行任何“重大交易”。其中具体提及了禁止受益公司10年内在中国扩大生产和投资比28纳米更先进的芯片。

尽管 28 纳米芯片比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芯片落后几代,但仍广泛用于汽车和智能手机中。

例外规定是,如果芯片制造商的投资目的是保护在中国现有的重大商业利益,那么可能允许他们继续在中国投资。但这些例外只适用于扩大现有工厂设施,而且只适用于“传统半导体”。

目前全球约80%的芯片在亚洲制造,有12%的芯片是在美国制造,而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为37%。根据咨询公司贝恩的数据估算,要将美国芯片产能提升5%至10%,大约需要400亿美元。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法案并不能完全缓解供应链问题导致的持续芯片短缺问题,新的生产线建立需要数年时间,没有人能在数月内建立一个晶圆厂,生产和运营成本也将推高“美国造”的芯片价格。

此外,由于芯片制造设施与流程非常复杂,依赖从材料到化学品、从软件到测试设备的全球供应链。这些技术涉及数百种原材料、特殊气体和金属、易耗件等,芯片制造厂商也很难把控整个供应链。

法案另授权拨款约2000亿美元,用于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各领域的科研创新。

华泰证券认为,法案将促进半导体制造回流美国,晶圆代工的产能区域化分布趋势加速。招商证券认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割裂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有望加速,巨大的产能缺口也意味着晶圆厂巨大的资本开支,建议关注半导体国产设备厂商。

短期阵痛有限,影响不只中国

目前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仍然严重。通用汽车上个月表示,公司有近10万辆汽车由于芯片和其他零件的短缺而无法完整组装。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分会常务董事哈里森认为,人工智能、金融、通信、汽车、医疗、农业、能源和网络安全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依赖半导体芯片,这些行业都会受到法案的影响。

长期关注科技、互联网产品、金融、消费等领域的云九资本执行董事沈文杰告诉第一电动,法案主要影响企业在中国的扩产问题,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但不得不注意的一个趋势是,美国把半导体产业回迁,还会涉及人才、产业链条等等,这所影响的其实不仅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也都会涉及。对中国来说,除了尽快把自己的产业扶持起来外,还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沈文杰表示,对中国来说,短期阵痛会有,但长期趋势不会变,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业内担心,接受美国芯片法案补贴的企业未来10年内,如果想要在美国之外的地方进行产能扩张将会受限,这可能会改变芯片厂商未来的战略。

在此前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后,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28日表示,中美科技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9日表示,法案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将会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将关注法案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央视新闻评论称,一些先进芯片的生产包括1000多个工序,需要超过70次跨境合作来完成。美国政客人为推动“脱钩断链”,显然违背市场规律,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环球网社评表示,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短期内可能会受到法案负面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将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更强爆发力和动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