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峰事件余波未了:一个“坏医生”会带崩整个“湘雅系”吗?

2022-08-22 10:27:30 作者: 刘翔峰事件余

刘翔峰被指行医不端的事件仍在发酵。

8月18日,这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下简称“湘雅二院”)肝胆胰外科出身的医生,因“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被免去湖南省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职务,停止处方权及手术权限。

继官方通报后,随后3天,舆论漩涡加速。更多称是其病人、同事和学生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声讨、举证,罗列刘翔峰的种种“医疗损害”行为。

“墙倒众人推,多方共同指责一位医生医德败坏的现象比较罕见。”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此前,公众对医生负面形象的指责多停留在群体层面,这次具名在刘翔峰身上,众人狂欢,一片谩骂。”

“一个具体的、罪行累累的‘坏医生’”,就此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受刘翔峰事件影响,湘雅二院员工的心态难免起伏。有知情人士告诉八点健闻,不少湘雅二院的医生在朋友圈刷屏“自证清白”,称虽然发生此事,但医院里仍有一群好医生在坚持;也有多位医生对八点健闻表示,网传刘翔峰行医不端的事件有所夸大。

舆情不能替代独立的行政与司法程序,刘翔峰事件尚待深入调查。

然而此时此刻,湘雅二院、乃至整个“湘雅系”已一脚踏入危机,过往的负面新闻亦被勾起——小到院长桃色丑闻,大到医院骗保——不安宁的“湘雅系”,让多年前“湘雅系已经衰落”的风评,重上舆论风口。



刘翔峰其人

曾在湘雅二院急诊科轮转过的王雪医生(化名),向八点健闻讲述了自己对刘翔峰的印象。

刘翔峰是肝胆胰外科出身,两三年前转到急诊科做创伤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普外急诊手术。

此前,急诊外科属于边缘科室,并无病房和手术室,在医院里扮演着分流患者的角色。

但自从一位急诊科出身的医生做了湘雅二医院的副院长后,急诊科的力量不断壮大,建立了创伤中心,设立独立床位、急诊ICU,处理危重、紧急的患者,新的门急诊大楼建成后还将配备专门的手术室。

也就是说,此前一无所有,仅能“分流患者”的急诊外科,突然拥有了独立收病人、做手术的能力。

这成了刘翔峰“施展拳脚”的一次机会。

当时,在肝胆胰外科这种主流科室一直缺乏机会的刘翔峰,急需独立带组以寻求职业上升的通道,正好赶上了急诊科突飞猛进的契机。

王雪回忆,创伤中心成立后,病情较轻的患者会被刘翔峰团队收治;病情严重、有并发症等复杂疾病的患者,才会请专科会诊。

自刘翔峰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以来,通过“截流病人”、“挑选轻症病人”,大大增加急诊外科的手术量,急诊科的整体收益明显提升。而手术室、病房的运转,则需要大量医生支援。

“这种策略是比较危险的。尤其在夜间,急诊门诊可能只有一位值班医生,如果突然同时来几个主动脉夹层等患者,一方面医生要处理急诊病人,一方面还要接诊新的病人,是根本忙不过来的。”王雪说。

刘翔峰对急诊科的管理存在很大隐患。而对于目前网络上针对刘翔峰的举报内容,王雪称听闻过一些,但无法证实。“刘翔峰在医院的口碑确实不太好,曾经也被规培同学举报过,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并没有听说有什么处分决定。”

网络上针对刘翔峰的举报内容十分庞杂,主要集中在“未经病理诊断证实便切除患者正常器官”、“哄骗患者进行肿瘤手术”、“小病当大病治”、“肆意修改手术方案引发医疗事故”等过度医疗、不当医疗的行为上。

王雪认为,部分指控违反了基础医学常识,令医疗圈匪夷所思。

“例如切除患者正常器官,一般不太可能发生。”王雪解释,肿瘤患者会在术前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是肿瘤,会进行手术,在术中对肿瘤做快速切片,进行20分钟的快速病理检查。如果是恶性的,医生会做扩大切除,良性肿瘤就直接切除。但正常器官被切除,是很不可思议的。

“倘若果真如此,也很难取证,除非有同时参加手术的医生拍到视频,或者找到手术机器人记录在案的一些数据。”

另一位曾是刘翔峰的同事也向八点健闻表示,从医学上判断,网络上针对刘翔峰的舆论有夸大之嫌。他还认为,“湘雅二院在病理诊断等方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流程,是非常正规的,这么大的医院不可能如此胡作非为。”

难扳倒的大三甲医生,陷入管理困境的“湘雅系”

很多网友质疑,刘翔峰如此行为,是否涉嫌故意伤害罪?是否应由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仅由医院及相关部门牵头的行政调查是否足够?

对医疗损害案件有丰富经验的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律师张永泉告诉八点健闻,想要进入到刑事案件环节,流程繁琐。

张永泉表示,倘若网上爆料属实,刘翔峰确实存在对没有疾病的组织擅自进行切除等行为,则需要先走医疗事故鉴定调查流程;倘若刘翔峰的行为确实造成患者重伤及以上的损害后果,且他承担主要责任,则可能启动医疗事故罪的刑事程序。“调查程序至少会持续半年。”

但在现实操作层面上,医疗事故的鉴定并不简单。

张永泉坦言,他曾接手过非常多起医疗损害案件,大部分的结局是立案之后追究不了医生的责任。

当医疗损害案件发生后,关键一环是要通过取证界定医生存在“主观故意”,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手术本身就是在患者同意下的人身伤害行为。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是治疗效果大于手术带来的损害。所以,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很难证明医生的主观故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