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西川认为贾浅浅的诗“有意思”,能表现出幽默感很不容易。
父亲贾平凹则称赞贾浅浅的写作才华:
“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如此看来,只能说,一千个人心中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父亲都撵不上,外人还说什么呢。
或许还是我们不理解诗歌,也或许不太理解作协这个组织。
中国作家协会,1949年7月就成立了,源远流长,英雄辈出。
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报》、《人民文学》还有那句“百花争鸣,百家齐放”激励了一代人前进。
但是后来,就有点,嗯......说不好了。
举几个例子吧。
2007年作家协会拟吸收郭敬明、宋祖德为会员,但被质疑这俩人没有达到《中国作家协会章程》里:
“弘扬主旋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不断提高文学队伍思想道德修养”
“坚持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
等等要求,还有人将中国作协告上法院。
但是最后好像是给驳回不了了之。
2009年又曝出演员刘晓庆是作家协会成员,1990年下海经商,1992年加入作协。
出狱后写了两本回忆录,号称女明星写书第一人。
回忆录这种作品,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啊。
但面对质疑,刘晓庆也是直接回怼,大概意思是说:
作协会员资格是终身制的,只要按时交会费,资格就会一直保留下去,和发不发表作品没关系。
本来想硬气一把,结果老底给掀了。
2010年,郑渊洁宣布退出作协,理由就是:其难以促进文学发展。
最近跟作家有关的新闻,还有陕西作协副主席,讽刺疫情期间哭求卫生巾是“小姐作派”。
以及毒教材事件里,牵涉到的某些作家,不出新作,只顾卖书,凭关系入选教材。
说到这里,多说一句毒教材的处理结果:
主设计师吴勇不再聘用,出版单位大小领导一律免职。
处罚虽然顶格,但实在难平民愤。
但不得不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从明星考编到二代入协,总能精准踩在大家细思极恐的地方,普通人除了做题又毫无办法。
毕竟,既然是“浅浅”,那就可不求甚解。
我们也只能希望,如果因为贾浅浅,很多人开始关注现代诗歌,作协能完善公开选拔标准,倒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就像红星新闻评论说的:
文学不应该也不可能让普通民众无从置喙,文学圈子和广大读者当然也可以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反正艺术有创新,能包容是应该的,并不是说不能提屎尿。
李白曾自称“狂人”,梅尧臣也爱用“跳蚤”“虱子”“厕上”之类的意象。
而且大概是生长环境使然吧,西北作家普遍都喜欢写一些五谷轮回之事。
这背后是黄土高坡的粗狂和豪放,是生命力和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