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侄女林璎 ,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20-07-26 10:03:02 作者: 林徽因的侄女

文/青萍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的大才女,是著名的建筑家、诗人和作家。建筑成就主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文学作品最广为流传的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的才华和家庭熏陶不无关系。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是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司法总长。叔叔林觉民,曾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在参加广州起义中被俘,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6岁时的林徽因就随父亲游历欧洲,在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下,立志攻读建筑学。

后又嫁給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夫妻俩志同道合,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林桓曾说:“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强,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这句话,在林桓的女儿、林徽因的侄女林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林璎1959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父亲林桓,精于陶瓷,曾任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院长。母亲张月晖是一位诗人,曾任俄亥俄大学亚洲和英语文学教授。在林璎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就已经移民美国,所以她从小在美国长大。

虽然林璎是在林徽因去世后才出生,一生都不曾见过姑姑,但林徽因的优秀基因完美地遗传给了林璎。

林璎的成名作是华盛顿越战纪念碑,那时她只有21岁,还在读大三。虽然她是一个女孩子,但她喜欢的东西比较冷门。她的专业是“丧葬建筑”,平时经常到附近学校的园林街公墓去调研。

后来她看到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征集海报,于是决定去投稿。在1421件投稿作品中,林璎的作品脱颖而出。她设计的作品很简单,就像一把刀割裂大地,两翼的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

当时很多人反对这个设计,甚至有美国富豪掏钱给那些气愤的越战老兵买机票,鼓励他们去华盛顿抗议。迫于压力,主办方决定再投一次票,结果还是林璎的作品胜出。尽管主办方要求林璎做出让步,在设计中加上老兵的雕像,但林璎坚持自己的设计,没有做出丝毫让步。

她的设计秉持“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理念,希望这个设计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为了歌颂功德和政治。

事实证明,林璎的坚持是值得肯定的。纪念碑落成以后,很多老兵的亲属去缅怀故人,摸着石碑上刻着的名字,留下了思念的泪水,就像在举行一个悼念仪式。

越战老兵曾说:“这是一个能静静的悼念朋友的地方,它帮助我平静的接受历史上的一些痛苦片段。”

林璎的设计,是为了真正纪念那些在越战中牺牲的老兵,能够给他们的亲人带来力量。

最终,林璎得到了肯定,她的作品也得到了本领域内前辈的认同。

1987年,林璎获得耶鲁大学美术荣誉博士学位。1988年,她设计的露天和平祈祷台、1989年,设计的民权运动纪念碑、1993年设计的妇女之桌、以及1995年设计的大地景观——波浪等,都成了她的经典之作。

2010年2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给林璎披上一枚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如今的林璎,在她的建筑世界里,一如既往地贯穿自然淳朴而又特立独行的艺术人文理念。她的艺术天分源于家庭的熏陶,她和姑姑林徽因一样,只追求艺术,不追求功名。

现在年近60的林璎,称得上是现代知性女性的代表人物。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相比于姑姑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