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本身也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老年人才网8月24日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目前,中国老年人才网挂出了总计81个岗位,岗位都在北京,包括养老机构院长、养老销售、医务社工、护士、养老客服等,工资水平集中在3K~30K不等。
与以往多侧重养老、养生有所不同,新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更关注怎样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聚焦涉老年相关人才政策、招聘信息等内容,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变化。此举也意味着,老年人才再就业开始被正视,应对老龄化就该未雨绸缪。
尽管目前网站上涉及老年人才的岗位有限,职业选择范围也不是很大,更多聚集在服务类行业,但这并不打紧,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相信接下来的运转会越来越顺畅,老年人才再就业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
老年人才“退而不休”,继续做事,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城市乡村,有很多年过60的老年人仍坚持劳作,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也五花八门,护理、保安、园艺等等,都有涉及。这些老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不少老年人都在种田、种菜,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这中间,既有多年养成的劳动习惯的因素,也有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的因素。
至于城市老年这一块,以往舆论多强调如何养老,如何从这一群体中培育养老产业,发展“银发经济”,其实,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本身也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不少老年人仍有工作的意愿和能力。目前我国执行的退休年龄一般是男干部及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一般人在这个年龄,身体尚可,且孩子都大了,牵挂也少,恰恰可以专心做些事情。加之这个年龄的老年人,更愿意生活在人群中,而不愿早早进入孤独的养老生活。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不少退休了仍出来做保安、保洁等工作的老人,出于生计考量的很少,更多的人是害怕闲下来身体心理不得劲。
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层面看,一些岗位确实也需要人,劳动强度不很大,技术要求也不很高,只要尽职尽责就好,这也为老年人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而从宏观看,中国已经越来越逼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占比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占比达20%为超级老龄化。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距深度老龄化社会只有一步之遥。
有统计显示,在全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已有149个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另一方面,不容乐观的人口增长态势也会加剧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来源将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也是劳动力。直观地看,用不了多少年,我们身边的“老同事”或许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应该越来越适应与“银发同事”和谐共处。
有鉴于此,当下需要做的,一是开始做相关的规划设计,切实保障老年人才的合法权益,在涉及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休息权等诸多方面,兜牢底线,编织好保护体系。再就是做好信息服务,像中国老年人才网这样的择业平台,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对接好需求与供给,完善各项服务。
从社会方面看,也要尽快转变观念,习惯新变化,拥抱新变化。这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面对老龄化社会应有的姿态。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