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之后的叶运芯,偶然一天在看到一位店主将不要的植物放在店门口,并在旁边贴了一张纸条,写的也是“free to house”,这句话再一次打动了她,也让她看到了国内废弃物品参与循环的可能性
在叶运芯的日常生活中,接纳二手或闲置物品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可能是因为身边的留学生同学比较富裕,经常会因为搬家将一些物品进行馈赠,包括沙发、桌椅等大件家具。在她的家里,随处可见都是被馈赠的物品。而疫情以来,受到“紧急备用金”观念的影响,她下意识的通过节约的方式去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对二手物品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
她总结自己是一个很惜物的人。如果这个东西是好的,叶运芯就认为它并不应该被舍弃,“如果被舍弃的话,就是资源放错了地方,我会觉得很可惜,我会想要让它流动起来。”在上海,由于搬家或者是人员流动造成的underuse,就是指还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八九成新的东西,叶运芯认为自己应该去让其他有需要的人去知道、去了解、然后去把它拿回家,她始终致力于因为搬家造成的一种资源浪费的、尚存价值的物品的回收与流通。
静安区长乐路的柜子
乌鲁木齐中路 公交站牌下的冰箱
尤其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一部分人离开上海,出租屋中许多家具被遗弃在路边,即将面临被当作垃圾清运的命运。在社交平台上,叶运芯不止一次地看到很多人表达的概念是:我对上海很失望。“所以我最开始是想要把它做成,只有上海有的一个东西,通过“stooping”的方式,想告诉大家上海可以捡到很多宝贝,上海还是很有趣、很有魅力的一个城市。”
叶运芯说,“我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事情让那些人再回来,让他们再喜欢上上海,这是我最开始想要做的事情。”
午夜寻宝是一场充满故事性的奇妙旅行 会发现城市的有趣之处
叶运芯捡到的第一件物品是一个小桌板,打算拎回家的时候,她又在垃圾堆旁边发现一个很好看的网红罗马假日的电动车,电动车虽然看起来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了,但却很漂亮——直到现在还被放在她的家里。推着电瓶车再往前走,叶运芯发现了一个很大质量也很好的柜子,不止一个邻居想把这个柜子带回家,但是它实在太大太笨重了,“既然拿回去也没有地方放的话,不如就留在这里,看看有需要的人可以自己来带走走。”这是叶运芯最初萌生的想法,但是如何让别人知道这个消息呢?她选择发在社交平台上,于是“上海stooping”就这么开始了。
捡回来的电动车修整后陈列在商店
夜晚去街头“寻宝”逐渐成为叶运芯的固定习惯。上海随处可见的历史保护建筑,让她常常参加城市行走的主题活动,跟着上海本地人,听他们讲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这让她有一种更加融入城市文化的感觉。她下班不会选择直接回家,而是会去看一圈周边的老建筑,慢慢从看建筑变成了看“垃圾”。
她每周都会去街头逛逛,但是每周去的次数会根据当天的工作繁忙程度以及天气好坏来决定,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相似理念的朋友,也发现自己真的影响到了一部分人,她会收到很多粉丝的私信,告诉她自己最近捡到了一个很棒的东西,有时候还会拍图片发给她看。
叶运芯曾经收到一条印象非常深刻的消息,一位粉丝说在关注她之前,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家附近的那条路上会有这么多“垃圾”,并且在有人去“寻宝”的情况下,这个数量是一直没有减少的,也就是说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垃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打动我的点,因为他注意到周遭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有意识的去观察那些身边出现的新鲜东西,才会留意到那个垃圾的存在。”
她第一次意识到那种奇妙,是在一条明明路过很多次的弄堂口,她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这个弄堂口有一个消防栓,在旁边牌子的介绍中,她得知这是当年租界时期留下来的,一直保存的非常完好。“我之前路过那里很多次,但是都没有看见,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捡垃圾这个行为变得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关注到很多以前从未注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一个城市美的组成,我觉得非常有趣。”
资源的循环是一种可持续概念 需要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接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叶运芯来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为海外高校做国内市场数字化运营的时候,基于自己管理的一些国外高校,叶运芯时常接触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与设计,包括气候、建筑之类。在发布“stooping”的过程中,她曾受邀前去一些企业的“环保空间”参观,发现国内有许多企业正在尝试或者已经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内容。
“我之前听过同济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他就提到过这种循环经济的概念模式。他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方向流动的,例如现在充分发展的共享单车,企业不再是进行单车的售卖,而是给大家提供使用自行车的服务,个体只是在某段时间享受物品的使用权,自行车不再属于个体,而是通过一种租赁的模式完成物品的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