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舍弃的话,就是资源放错了地方,我会觉得很可惜,我会想要让它流动起来。” 在上海,由于搬家或者是人员流动造成的underuse——指还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八九成新的东西,叶运芯认为自己应该去让其他有需要的人去知道、去了解、然后去把它拿回家。她始终致力于一种因为搬家而造成资源浪费的、尚存价值的物品的回收与流通。
上海市区解除封控之后的第一件事,叶运芯(化名)决定去街头捡垃圾。
入夜之后的上海,喧哗与安静是泾渭分明的,街道的颜色会随着路灯不断改变,穿过闹市区再往深处了走,高大的梧桐树影在地面摇曳生姿,暖黄色的灯光不时从树影间隙中浮现,尽管色调单一了不少,但却透露出一种纯粹的安心,陪伴着每一位晚归的行人。
叶运芯在被丢弃的镜子前拍照
这是叶运芯最常走的一条路。她习惯从襄阳北路出发,方向是随机的,可以往华亭路和延庆路的交叉口走,也可以往乌鲁木齐中路的方向去,要是想再多逛一圈就穿过长乐路到武康路,那边是曾经的法租界,现在的梧桐区。
将“街头破烂”捡回家:她是宝藏讯息传递的通讯员
这里的梧桐树下经常会长出床垫、柜子、桌椅板凳,偶尔公交站台边还会有一台张大嘴巴的冰柜、一台虽然零件损坏却极具观赏价值的电动车,甚至电线杆旁会躺着一个盛放满满物件的大浴缸……它们通常在晚上9点钟之后出现,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等待着新的主人,而叶运芯就像是它们与新主人的通讯员。
叶运芯在社交平台发布物品信息
夜晚外出的时候她会随身携带塑料手套,以一种寻宝的姿态发现这些被遗弃在路边的“宝藏”,或是选择自己带回心动的物品,或是拍照将地址发布到个人社交平台上,将“宝藏”的讯息传递给任何有需要的人——他们都可以来把这些被丢弃的物品捡回家。
静安区长乐路的沙发
这是一种2022年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的生活方式——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进行旧物回收与改造,这种行为名为“stooping”,也被戏称为“捡垃圾”“捡破烂儿”,而参与“stooping”的人则被称为“stooper”,也叫“垃圾猎人”。(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从2019年开始,Instagram上一个叫“stoopingnyc”的账号,会发布路边被遗弃的旧物,附上位置信息,让有需要的人看到并带走,其中大多是被遗弃的家具。
图片来源:stoopingnyc
而在中国,“stooping”在社交网络上的热烈讨论正是2022年6月份从上海兴起的,叶运芯作为“垃圾猎人”的其中一员,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上海“stooping”的发起者,她信奉的口号是“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
叶运芯无意发布在社交平台的“stooping”帖子,以一种称得上迅猛的速度传播开来。从2022年6月份至今,她的小红书账号“mikiko在上海”已经发布了四百余条“stooping”的资源循环贴,积累了三万余粉丝,满员了3个上海市范围内的物品投稿群。她将发现的东西标注上地点发到群里,如果有人想要的话就需要自己去那个地方去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尽进来,她建立的群聊逐渐成为废弃物品信息的循环平台:一些粉丝通过投稿将自己看到的物品信息进行发布,另一些粉丝则去标注的地点拿走这些被遗弃的物品。
叶运芯的小红书账号主页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在2021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194.7吨,包含可回收物263吨。作为国内第一个实施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市早在2019年就颁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当家具变成“大件垃圾”,无法满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城市分类标准,也没有对应的垃圾桶来容纳时,清运后所要面对的是拆解、粉碎、焚烧或掩埋的命运,而“stooper”想为它们找到新的归宿。
在消费主义盛行、物品丰饶的当下,可以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场在破烂儿中寻宝的“stooping”中,看似不合时宜,事实上并非偶然。旧物资源的循环,承担着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和踏实惜物的生活态度,将旧物赋予新的情感审美与艺术价值,正引导着人们重新打量世界,反思物与人的关系。
系统地进行账号运营的初心 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六月份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第一条“stooping”,并不是叶运芯的第一次在路边捡垃圾,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作为英国交换生的叶运芯就在放学路上看到过,一对老年夫妇把四把限制的椅子摆在路边,并用粉笔在地上写着“free to good house”意为如果有需要的人的话可以把它拿走。“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物品的可循环,也被原主人这句寄语中的善意所打动,后来这句话成为我stooping账号的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