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机构冷热不均怎么破、专业人才紧缺问题短板如何补、医护康养一体化怎么做……近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就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举行专题询问会。会上,宁波市发改委、民政局、教育局等1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这些问题现场作答。
到2025年,宁波老年人将占户籍人口的30%,养老服务质量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庭。今年,宁波将“甬有敬老”列为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加紧落实《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补齐养老短板,宁波如何发力?
养老机构城乡布局如何优化
在宁波,每千人的社会养老床位已达56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达38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如此,宁波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却不足45%,且机构床位入住冷热不均,特别是乡镇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区(县、市)中平均入住率最低的只有27.5%。
一方面城区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城郊乡村养老机构“一人难留”,询问会上,这一问题被多次提及。
记者走访发现,城郊乡村养老机构遇冷,并不完全因为需求不足。据了解,宁波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养老需求较大,但是乡镇养老机构的条件,让他们望而却步。“城区养老机构环境好、服务好,而乡镇农村养老机构各方面都要差不少。”76岁的农村独居老人吴奶奶说。
在北仑,由一所小学改造而成的霞浦街道敬老院,原先因为适老化程度差,且没有护理床位,入住率一直较低。去年拆后重建,该敬老院的床位从60张增加到140张,另配护理床位60张。舒适的环境、明亮的房间、专业的护理人员,一下子改变了敬老院“一人难留”的局面。重新运营仅一年,入住率就达75%。
霞浦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建民营”方式运营,引进了上海一家专业做养老服务的第三方公司,行政、管理人员都是专业人员,能满足老年助餐、代配送药、精神康复等多元化养老需求。目前,北仑多家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均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运营。
宁波市民政局局长胡杰表示,为缓解城区和乡镇农村养老机构的供需矛盾,宁波要以优化服务供给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宁波正加快推进机构硬件设施的迭代升级,到2025年宁波全市养老机构床位预计达到7万张左右,其中护理型床位占70%;另一方面,他们还将推进专业服务的迭代升级,重点实施养老机构的品牌培优计划,引入非营利性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打造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的公办养老机构。
据了解,宁波接下去要新扩建65家养老机构,提升改造一批乡镇敬老院,并淘汰一批设施陈旧、改造条件不足的小散养老机构。
专业人才缺口如何弥补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却非常紧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宁波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学历大多在初中及以下。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服务专业为例,今年该专业有678名毕业生,而且留在宁波并且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员比例也不高。
在询问会上,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表示,目前宁波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学校已经增加到三所中职和一所高职学校,养老专业方向的学生有1676人,另外宁波有护理专业的学生近2500人。同时,宁波大学等高校也可以设置养老服务本科专业,到2025年每年能够为养老机构提供500名毕业生。
宁波将加大对从业人员养老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今年开始,宁波启动了“一老一小”照护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6400名照护人员,其中1000名是养老护理人员。
在宁波市社会福利院,持证护理员就达212人,在院工作最长的已有21个年头。2021年,已有5位表现突出的普通护理员晋升为班长。
医护康养一体化怎么发展
宁波有重度失能老人2.9万人。然而,根据宁波人大的问卷调查,因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存在担忧,超半数家庭不愿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
为此,宁波尝试探索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模式。在鄞州区,钱湖医院多年前就探索医养结合。“起初,我们推出80张医养结合床位,收治各种伴发多种疾病、大医院又无法长期收治的老年患者。”鄞州区钱湖医院院长胡勤勇说,如今,医养结合床位已从最初的80张增至200张,却常年满员,需要预约排队才能入住。
值得一提的是,钱湖医院的养老病房并不提供单纯养老服务,而是收治一些需要继续治疗或进一步康复的老年患者,将不同疾病的老年人收治在不同病区。
同样,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也陆续和当地8家养老机构签约,将康复专科护士常年派驻到养老院工作,将三甲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资源下沉到养老机构,探索“医护康养”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
据了解,在宁波264家养老机构中,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的仅32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仅39家,取得医保定点资格的仅22家,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率仍然偏低。
“我们正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市、县、镇、村四级网络。”宁波市卫健委副主任史国建表示,下一步还要在现有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中继续开设医务室或诊所,加强日常健康管理和定期健康体检,让更多老年人共享医养结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