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号、远程就诊、配药一气呵成,日前,家住嘉兴市南湖街道桂苑社区的王奶奶,不到10分钟就在社区门口的5G云诊室完成慢病复诊。如今,这样便捷的健康服务场景已融入嘉兴市民的日常生活。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1年,嘉兴人均预期寿命82.6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9.36%。近日,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名单出炉,嘉兴名列第一。这个“全国第一”是怎么炼成的?居民的获得感如何?连日来,记者深入嘉兴城乡各地实地采访调研。
居民家门口拿到特需药
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家门口也能配优甲乐了,便当咧!”家住嘉善县罗星街道龙鼎御园的任阿姨甲状腺切除后,长期服用优甲乐,以往配药都要去嘉善第一人民医院,来回起码半天。龙鼎御园巡回医疗点开诊后,她特需的优甲乐可以由巡回医疗点的医生帮忙从嘉善第一人民医院带来,免去她来回跑的辛劳。
这样的巡回医疗点,嘉善县已累计建成30多家,后续还将逐步推广。“到2025年,全县计划建成200家以上巡回医疗点。”嘉善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孔垂峰说。
看病配药,就像买柴米油盐一样方便,嘉兴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方便的医疗点。“让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高基层百姓的幸福感。”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老龄处处长秦凤艳表示。目前,全市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721家,已全面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率达100%,同时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培养,开展“两慢病”医防融合改革等,构建起“立体式”医疗健康服务网。
健身还需健“心”。嘉兴还在全国首创以“嘉心在线”“健心客厅”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联动平台,700余名心理顾问和近百名国内专家入驻“嘉心在线”,累计服务群众2.3万人次;在“城市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嵌入“健心客厅”,让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数字为医疗注入新动力
远程协同救治急危重症患者543人
仅用5分钟就完成溶栓治疗,这事放在一年前,南湖区中心医院新丰院区的医患根本不能想象。
日前,家住南湖区新丰镇的鲁先生突发疾病被新丰院区急诊科收治,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梗病人来说,每延迟1分钟溶栓,就会增加一分危险。南湖区中心医院立即借助搭载在急诊抢救室的4K高清摄像头,开通5G+智慧医联体远程诊室,快速连接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在市二院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完成抢救。而以往因为治疗技术等原因,基层医院不具备这样的急救诊疗能力,只能把患者送到市级医院。
眼下,数字化改革为医疗提供了更多的新解法。嘉兴“5G+数智医联体急危重症协同救治体系”启动后,改变了原来急危重症患者全部转到三级医院的急救模式,有效降低了区域内心梗、脑梗、严重创伤等疾病的致死致残率,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心梗、脑梗溶栓治疗零的突破。目前体系已完成远程协同急危重症救治543人。
中医开方也有了“电子助手”。在海盐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陆春梅在中医智能云系统里选择症状、舌苔颜色、脉象情况等,不到1分钟就完成了智能开方,相比传统手工写处方,不仅省时,准确率也提高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嘉兴将医疗数字化改革的触角转向普通市民,打造贯通全流程、覆盖全市域、适用全人群,高效、便捷的智慧化就医服务体系。“浙医互认”“数智国医”“预防接种一件事”……一系列的智慧应用构成了具有嘉兴特色的“健康大脑+”,让群众得到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
4万多名老人吃下定心丸
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
“是王阿妹的家属吧,我现在要给她更换PICC导管。”在海宁市丁桥镇胜联村,62岁的失能老人王阿妹正在接受海宁市人民医院专科护士周孝叶的医疗服务。王阿妹瘫痪一年多,以往每次更换鼻饲管、PICC管等都要送医院,叫车、运送、挂号就诊、返回,全程要3个多小时,老人和家属都深感疲惫和不便。得益于海宁市卫生健康局新推出的“e护康”居家医护惠民项目,“患者上医院”变成了“医护进家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嘉兴动足了脑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毗邻而建”,基层医疗机构与周边的养老机构“携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嘉兴已有46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周边46家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占全市养老机构的62%。
为了减轻失能老人的照护压力,嘉兴2017年起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在医保政策上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嘉兴长期护理保险已经覆盖422万名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累计4.52万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
这份温暖始终延续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在嘉兴市安宁舒缓疗护中心,舒缓的音乐和精油的芳香笼罩着沈奶奶的房间。借助助眠药物和安宁疗护志愿者的按摩,原本因病痛无法入睡的沈奶奶,慢慢地进入梦乡。自2019年成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来,嘉兴致力于帮助终末期病人提高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累计惠及患者8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