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榨菜”成为年轻人佐餐标配

2022-11-23 09:14:23 作者: “电子榨菜”

到了饭点儿,外卖摆上桌后先支起iPad或手机,之后再吃饭,这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用餐的“新潮流”。近来,大家又为这种“下饭”视频或音频播客发明了一个新名词“电子榨菜”。“电子榨菜”超脱于视频形式及内容本身,是不少年轻人赋予视频、音频的一种新属性。

尽管吃饭同时看手机一直是医生、家长强烈反对的生活习惯,但显然“电子榨菜”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佐餐标配。

“电子榨菜”忠实拥趸

吃饭时必刷视频“下饭”

小邓是重度手机用户,也是“电子榨菜”的忠实拥趸。在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时,他都会选择戴上耳机,看综艺或刷b站。不大的手机屏幕却能带给他陪伴与安全感,面对食堂的喧嚷,他更偏爱找个角落,刷一段15至20分钟的视频“下饭”,“综艺、体育赛事集锦、游戏直播,这些娱乐性质更重的内容是我用餐时的调味。”小邓说。

从《甄嬛传》《芈月传》到《脱口秀大会》《奇葩说》,小邓和女友用吃饭的时间刷剧、追更,“两个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通过共刷一种“电子榨菜”,小邓从原本的钢铁直男变成了“十级嬛学家”。

“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吃饭、上厕所、乘地铁时玩手机刷视频。”游戏主播老七认为,吃饭时刷手机这一行为,或许在更早前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不过“电子榨菜”这个词在当下被网友们创造了出来。

“电子榨菜”口味多样

年轻人各有所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一款“电子榨菜”。室友们聚在一起,各自掏出手机下饭,口味不同却也互不打扰。《武林外传》《甄嬛传》《亮剑》这样的老剧,属于经典口味的“电子榨菜”,颇具经典榨菜丝“百吃不厌”的特点,类似的还有美剧《老友记》和韩剧《请回答1988》等,即使台词已经能跟读背诵,可依旧百看不腻。

“吃饭时看《武林外传》是我的习惯,反反复复看很多遍了,每次看到最后,就好像完成了一个吃饭的周期,周而复始,就像大结局飘过的弹幕所说,‘(我们)第一集见。’”小路说。

与小路同学的喜好不同,她的室友偏爱无限循环《甄嬛传》一类的宫斗剧,室友说:“《甄嬛传》是脆爽型‘电子榨菜’,下咽时会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经典以外,另有清香。部分年轻人享受饭点的慢时光,纪录片则是他们的不二选择,《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视频颇受欢迎。与之相呼应的是“营养型榨菜”,国内外新闻速递、产业盘点、人文科普。一顿饭的时间不仅可以果腹,还能获取不少精神食粮。也有一些年轻人喜欢重口味,本着“不麻不辣不下饭”的原则,对《鬼吹灯》和《法医秦明》系列等情有独钟。

提到“电子榨菜”的特点,除了类型之外,很多受访人都提到“时长”这个关键概念:“电子榨菜一般是‘一顿饭的时长’,这让人想到动漫里的泡面番——不同于标准动漫24分钟的时长,泡面番每个单集时长在3至5分钟,而这个时长恰好与人们冲泡一碗杯面的时间接近,‘泡面番’的名字由此而来。”

喜欢日漫的小何说,泡面番起初是动漫公司为平衡市场、成本和制作风险所做的一种尝试,后来颇受大众喜爱,便固定成为时长较短的动漫形式,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电子榨菜”形成固定的制作套路,但他认为,这样也挺好,大家各取所需。

网络博主会给自己的作品

打上“电子榨菜”的标签

现在,很多音频、视频博主会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电子榨菜”或“下饭Vlog”的标签,直播主播也会特别开设饭点直播。

艺泽是一名全职签约的游戏主播,最开始的直播,他并未有意覆盖用餐时间,直到某一天,他的忠实粉丝向他提议:“午饭或者晚饭时不要下播,这是收看的高峰期。”为了粉丝和收益,艺泽决定改变自己的直播时间,每天11点左右,他会吃第一顿饭,然后在11:30准时开始直播,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结束。下播后,他才会吃第二顿饭,然后抓紧时间休息。

在他看来,主播们选择在饭点直播,自愿成为“电子榨菜”,最主要还是粉丝有需求。同为年轻人,艺泽自己在下播后吃饭时也会选择刷手机、看视频。每每这时,他就从主播变成了观众,从别人的视频、节目中获得情绪上的放松。

老七的网名是“战争雷霆老7”,他既是“电子榨菜”的食客,也是制作人。作为游戏《战争雷霆》的游戏主播,一个月前,他给自己的直播视频命名为“电子大排档开业了”,后来看到“电子榨菜”这个词,觉得更贴切,便换上了。

“年轻人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种精神食粮,观看综艺可以拥有快乐,听主播聊天可以获得陪伴,观看游戏直播可以零成本感受游戏带来的刺激。”艺泽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