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由甲说《山河锦绣》是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心血之作,是大家通力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作为其中一员,由甲感到骄傲。
作为《山河锦绣》的编剧,由甲老师对该剧的每一处情节都再熟络不过了,可是,他现在仍像普通观众一样在追剧,并看得“上头”。
时间紧任务重 参考了大量第一手鲜活的素材
《山河锦绣》集结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导演由曾执导《新居之约》《石头开花》等剧的著名导演余淳和曾执导《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吕紫伯担任;由甲、韦言、吴海中编剧;李乃文、王雷、颜丙燕、胡明、姜冠南、苏青、张嘉益、丁勇岱、马少骅、张志坚等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的实力派演员参演。
除了大量的文字、视频素材以及电话采访之外,剧组还邀请了很多参与扶贫攻坚的干部与编剧团队开会,和他们当面探讨交流,让编剧团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剧组在采景时也会发回照片,对我们的创作品质给予了很大帮助。”
创作剧本时,由甲会为那些故事和人物而感动,像电视剧开始时泥石流那场戏,以及高校长去世等情节,他都是以充沛的情感书写的,由甲说:“我在写的时候就哭了,描述了很多细节,电视剧中呈现得更为诗意化一些,效果也很好。”
佩服导演和演员主创团队的二度创作能力
因为时间要求比较紧,由甲把分集大纲拿出来以后又加了两个编剧,大家齐头并进互相配合开写初稿。而除了在时间上创造了自己的“最快”记录,由甲还第一次全程跟组。
由甲深深佩服导演和演员主创团队的二度创作能力,“主创们对剧本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修改。”《山河锦绣》拍摄的两个半月时间,由甲亲眼目睹了主创团队的辛苦,“余淳导演白天拍完戏,晚上十二点钟找我,我们就商量明天的戏怎么弄,这样大概七十多天,我几乎天天出飞页,按照导演和演员的意见反复修改。有时一场戏今天上午要拍了,他们到了现场,根据现场还在调整,所以,我觉得这个剧本凝聚了导演、演员很多的贡献,我们编剧的初稿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很多东西都是在拍摄中完成的。”
如此高强度的创作经历让由甲感慨写完这个戏“就跟脱了几层皮一样”,可是这些天很多朋友看剧后,惊讶于怎么可以写得这么真,“用陕西话说就是‘真实得很’,这又让我很开心,我之前虽然没有写过同类的农村题材,但我周围都是陕西人,我又在陕西当过三年老师,所以,我虽然没有生活在陕西农村,但也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我了解他们,我知道他们,我也知道农民现状。”
拉大纵深,书写30年的历史变迁
“全景式、立体化、史诗般展现脱贫攻坚历史”,这是《山河锦绣》的定位,如何“破题”?由甲透露主创为此煞费苦心,最终确定了拉大纵深,书写30年的历史变迁。
连夜改剧本 做到了真实,接地气,情感饱满
“真实”也是观众对这部剧评价最多的“高频词”,虽然村民们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共通的,观众极易代入自己的情感,而那些质朴生活化的台词又都有着浓郁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不是九十年代的农村所特有的,而是弥漫在这片国土上的浓郁生活气息。
事实证明,好作品一定是精雕细琢地“抠”出来的。观众称赞《山河锦绣》接地气,由甲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导演余淳,“导演擅长拍生活剧,他对人物关系,对人物呈现有他的心得,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经验。从现在播出的情况来看,也算没有白费劲,在剧本扎实的基础上,导演又下了很多功夫。”
正因如此辛苦,由甲现在看剧时才感触尤其深,他笑说自己作为普通观众打分的话,肯定会给高分,但作为编剧则不好打分,“你是创作者其中的一员,不能王婆卖瓜。但我可以从这个方面说,它基本上做到了真实,接地气,情感饱满。就是三个真,演员的表演是真诚的,导演的创作是真挚的,直面贫困的状态是真实的。”
由甲感恩于遇到了这么强大的创作班底,“没有导演,没有这些演员,我剧本中的很多诉求也实现不了。这个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的二度创作和把控,离不开演员。导演选的大多数演员都是陕西演员,他们了解陕西农村和陕西文化,所以身上有那种真实的气息,没有表演痕迹,包括台词,他们也会有所发挥,我觉得又在一个维度上对人物丰满、生动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