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创业损失百万,这群95后逆袭成“潮汕合伙人”,借力拼多多打造数字工厂

2022-11-28 16:02:11 作者: 初次创业损失

在“双十一”过后,“稻盛和夫”“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名字成为陈佳烁、陈晓鹏吃茶时讨论的新话题,这对潮汕小镇的95后开始疯狂研究起了“阿米巴模式”。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后生仔,陈佳烁、陈晓鹏都爱喝茶,几乎每天中午都会给自己泡上一壶功夫茶,但最近实在没有喝茶的心情。 

2020年3月,两个人开始创业做电商,主营潮州当地的日用陶瓷。两年多以来,公司团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已经扩张到了40多人,年底之前还要搭建直播团队,如何尽快给公司确定一套可行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刚开始创业只有三四个人,大家靠着热情就能往前跑,现在团队大了效率反而下来了。”陈晓鹏说,“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但该怎么做确实一筹莫展,因为这触及了我们的知识盲区。” 

经过最近的研究,陈晓鹏打算借鉴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在拼多多的运营团队中先行尝试“合伙人制度”,给每个员工充分的自主权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年底的陶瓷销售旺季将是检验成色的关键一战。

 初次尝试电商失败,损失超百万 

说起潮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其实,潮州还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已经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当地盛产的瓷器在海内外一直享有“白如玉、薄如纸、细如丝、声如磬”的美誉。

 据陈佳烁介绍,在潮州当地的笔架山考古现场,一座潮州瓷古窑正在被发掘。最新的考古也证明,潮州窑还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的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并在90年代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在这波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很多当地人纷纷投身其中,陈佳烁的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成了一名陶瓷作坊的业务员。

 跑了一年业务之后,陈爸摸清了陶瓷生意的门路,开始选择单独办厂,从一个作坊开始逐步成为当地最大的陶瓷厂家之一,至今已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近30年。 

可以说,陈爸不仅是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目前,潮州的瓷器主要以日用陶瓷、卫浴陶瓷、工艺陶瓷为主,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先后远销中东、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外沃尔玛超市的陶瓷产品大都产自潮州。 

▲在潮州陶瓷的发展初期,当地的生产模式以手工作坊为主,图为匠人正在为素胚上色。(王铮 摄)

 “刚开始主要做外贸单子,中东的客户最多,生意也最好做,其次是欧洲和日本。”据陈爸介绍,2008年前后,潮州陶瓷开始发力国内市场,主要以酒店、商超、批发市场为主。

 2015年,陈爸第一次从儿子的口中听到了“电商”这个词。当时,陈佳烁刚刚从学校毕业,看到了电商的兴起,打算回家把陶瓷搬到网上试一试。

 但陈爸对“电商”这个时髦词汇并不感冒,在他看来,外贸的订单都是大单子,接一单干一单,没有销售压力。电商不仅单量小,而且还要备货占库存,费力不讨好。 

父亲不支持,陈佳烁打算自己干,便偷偷让工厂生产了一批货,但因为没有经验,风格和款式判断失误,积压的产品一度超过100万。

 这让陈爸大发雷霆,也更加坚定了不做电商的态度。在潮汕的宗族文化中,父亲的权威不容挑战。虽然陈佳烁不死心,但拗不过父亲,只好放弃了电商,转而做国内的线下市场。

 二战电商终逆袭,陶瓷工厂开启“潮汕模式”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也让陈爸遭遇了入行以来最大的挑战。

 “那一阵子听到最多的就是退单、退单、退单,上百万的外贸单子说退就退。”陈佳烁说,一些已经完成的订单也因为国外物流不通压在仓库里,根本发不出去。

 外贸订单做不了,国内的陶瓷市场也缩水严重,很多酒店、商超因为疫情闭店关门,完全没有订单的需求。 

在这个当口,陈佳烁再次向父亲建议做电商,而这一次陈爸没有固执己见。当年3月,陈佳烁开始着手组建团队,再战电商。

 作为陈佳烁的小学同学,陈晓鹏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团队。而在此之前,陈晓鹏几乎把所有的职业都尝试了一遍,做过服务员掂过大勺,甚至在工地举过钻头。 

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两人开始了第二次电商尝试,并很快把目光锁定在拼多多平台。开店之初,店铺每天只有几十单,但一个月之后,订单量就突破了日均1000单,这让两个人看到了通过电商翻盘的希望。 

“其实,经过一整年的摸索,我们才明白在该怎么做电商。”陈晓鹏表示,电商其实需要通盘考虑,一年的各个阶段该做什么,供应链该怎么管理,产品该怎么设计,这都需要精确的安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