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29日深夜出发去太空,它将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会师”,而后“神舟十五号”的三名航天员将与“出差半年”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
轮换期间,中国空间站有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停靠,但由于停靠位置的不同,看似状态相同的两艘飞船,无论是光照发电条件,还是天地通信条件都完全不同,其各种“用度”如何保证?
研制历程 吴敬博 摄
精准用电避风险
记者从承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研制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简称:八院)了解到,中国空间站四组超大柔性太阳电池翼和三个巨型舱体的遮挡,导致神舟两船(指的是“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下同)的能源需求和天地通信需求各不相同。
研制团队通过精细制定能源并网时机,精准调控能源并网功率,让两艘载人飞船实现用电自由,并且避免能源过剩造成的用电风险。
八院811所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介绍,团队协调了三船(2艘神舟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在轨供电策略和工作方案,统筹三船地面长期飞控管理模式,为后续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营管理“探路”。
八院研制团队 吴敬博 摄
天地通信显“神通”
八院方面介绍,两船在轨的天地通信可通过各种信息大联合实现,具体是由中国空间站代传相关信息和指令,统一分配通信资源,以实现两船天地测控无缝衔接。
另外,“神舟十五号”升空后,将完成对接并停靠在中国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空空通信设备将在两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五号”)距离100公里以内时“大显神通”,它将为航天器提供指令、姿态及定位等数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