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因江而名。江,就是以“天下第一潮”享誉古今、闻名中外的钱塘江。
勇立潮头的“弄潮精神”,一直是蕴藏于浙江基因中的深厚力量。于是有人说,当你读懂了钱江潮,就能真正走进“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浙江广电视集团、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出品,浙江卫视蔚蓝工作室承制的人文纪录片《钱江潮》在CCTV9纪录频道、浙江卫视播出。作品分《听潮》《看潮》《弄潮》三集,以“精神探源”式的系统梳理和立体解读,从地理、生态、人文、经贸、建设等多角度,徐徐展开人与潮休戚共生的时空画卷。自节目播出以来,三集收视均位列同时段前三,并登视频网站人文纪录片榜第四,更收获了#钱江潮的第一张照片#新浪微博同城热搜。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钱江潮》镜头里的潮水,即是蔚为大观的自然之潮,更是波澜壮阔的经济之潮、人文之潮与时代精神之潮。而充沛的水量、宽广的流域、奔涌的姿态,正汇聚起新时代钱江潮的澎湃之力。
探源式解读
提炼“潮文化”奔流至今的时代价值
2016年G20杭州峰会,当时正值钱塘江大潮,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极具画面感的“勇立潮头”四个字,为浙江发展平添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奋进力量。
像热血一样翻腾,像惊雷一般震撼,为什么钱江潮能给予浙江儿女不畏逆境、不惧挑战的力量?
为从追本溯源的角度讲好浙江故事,弘扬浙江精神,人文纪录片《钱江潮》沿着时空脉络不断探寻,从鱼鳞潮、交叉潮、回头潮、一线潮等动人心魄的极致景观入手,由景及人、及情、及理,讲述奔流的钱江潮水对流域两岸的人文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作品专访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多所高校等在内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探索提炼钱江流域“潮文化”的内涵和弄潮精神的当代价值。
节目让观众看到,钱江潮的力量从历史深处滚滚而来:10万年前,“建德人”的出现标志着流域内最早的人类文明从此发源,揭开了浙江篇璀璨文明的序章;8000年前,跨湖桥人驾着一叶扁船,冲向未知的海洋;悠悠两千年,无数先贤如风烟般拂过钱塘江的波涛,孕育在山水之间的浙地文化,始终涤荡其间……一江潮水带来了富庶,也伴生着考验,在与巨浪的千年博弈中,人们以它联结脚下的土地,走向无尽的远方,更形成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又胸怀天下、互通共荣的品质。它引领着一代代浙江人阔步向前,更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流”,汇入了所有中国人的血脉。
今天,全民科考、大潮直播、两岸民生蓬勃发展,人们还在不断欣赏潮的壮观,发掘潮的力量。正如片中所说:自然风光早已历经沧海桑田,但不变的还是人们那一句挂在嘴边的——“看潮去!看潮去!看潮去!”
《钱江潮》“由点及面”编织钱塘江流域辉煌灿烂的历史,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千里快哉风”的精神洗礼,先是涤荡胸襟,而后温润入心。有观众说,至此之后,看的将不仅仅是潮,更是潮涌带给人们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文化讲述
打开人与潮休戚共生的时空画卷
“钱江潮”本是地理景观,《钱江潮》却将自然主题社会化、人文化、哲理化,全景呈现人与潮休戚共生的时空画卷,古今纵览观潮咏潮风云激荡的家国襟怀,共鸣感怀“海上长城”延绵传承的弄潮精神。
人的形象,人的故事,人的精神,是《钱江潮》着墨的重点。
从历代弄潮抢鱼、围垦造田、晒盐贩盐的劳动人民谱写的奋斗图谱,到苏轼、徐志摩、郁达夫、张宗祥、金庸等大家写就的人文画卷,再到吴越王钱镠、浙江按察使司佥事黄光升、乾隆、清末首任钱塘江管理局总工李辅耀等留下的治水佳话……作品把宏大落于精微,无限还原历史缝隙里有血有肉的人物和细节,展现“钱江潮”对片中人物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物命运对整个时代产生的深远意义。
不仅如此,《钱江潮》还用娴熟的创作手法,实现着人、景、事、理的统一。从摄像师亚历山大留下的最早观潮有声影像里,从一生画潮的著名山水画家孔仲起奔放的笔触里,从张宗祥、王国维在钱塘江边看潮的背影里……“潮”从有形走向了无形,千年不变的亘古潮声,带来的是两岸文明的江水之歌,是深藏在浙江血脉的文化强音,更是愈发响亮的时代新声。
《钱江潮》时间跨度大、所涉人物多,为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潮”的人文价值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作品创新性地以“情景再现”“动画演绎”等方式,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建构和感性表达,以此拉近历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例如,第一集《听潮》巧用溶洞壁上的“影子”叙事,呈现十万年前建德少年手握骨叉猎鱼的景象;第二集《看潮》结合“绿幕”人物实拍加三维场景制作,呈现诗人徐志摩与一众好友乘坐“看潮专列”的场景;第三集《弄潮》为讲述雍正与乾隆两代皇帝筑塘抗潮的故事,以“三维场景”复原海宁海神庙中“父子同书一碑”的镜头,弥补了石碑已磨损殆尽的遗憾……极致的视听语言,沉浸的观赏体验,让观众有如腾挪时空,真实触摸着潮水背后的历史风云与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