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日)14时35分,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面向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发射需求而打造的固体运载火箭,支持陆地及海上快速发射。
新型固体运载火箭 运载能力更强
捷龙三号作为一款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长31.8米,箭体最大直径2.65米,起飞质量140吨,500公里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吨,是面向未来卫星星座快速组网发射需求而打造的一型“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 金鑫:比如说长征十一号,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500公斤,捷龙三号的运载能力是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1.5吨,是长十一的三倍。还有就是3.35米整流罩,给卫星提供了非常宽裕的空间。
整流罩,就是位于火箭顶部包裹卫星的部件,整流罩越大,留给卫星的空间就越充裕,捷龙三号火箭箭体直径只有2米多,然而整流罩的直径却达到了3.35米,这也是我国运载火箭第一次采用这种“头大脖子细”的设计。然而,设计上的创新,也带来了更多新的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 金鑫:大家想象大头细脖子,这肯定对火箭的控制带来难度。在飞行当中还带来复杂的噪声环境,以及噪声带来的震动环境。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火箭控制系统软件主管设计师 孙晨光: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整个火箭的飞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找到火箭的控制难点,降低控制难度,使火箭更加容易控制,克服了火箭外形不规则,大头罩细脖子的难题。
捷龙三号作为一款针对商业航天市场研制的运载火箭,具备“一箭20星”的发射能力,能为国内外商业卫星提供星座组网、补网、载荷验证等发射服务。
首飞为何选择在海上?
我国以往所有的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那么捷龙三号火箭的首飞为何要选择在海上进行呢?
相比于采用液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火箭来说,捷龙三号由于采用的是固体燃料,燃料可以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并长期储存,使发射准备环节大大减少。这样的特性,使得捷龙三号具备了适应海上发射的先天优势。
此外,像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这类液体燃料火箭,都是分段运输至发射场之后,再进行组装。而固体运载火箭是一个整体,不能分段运输。捷龙三号作为我国目前最大最重的固体运载火箭,长途运输也就成了一个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 金鑫:整个火箭全长31米,规模是140吨。这样大的火箭,如果到其他陆地发射场运去发射,陆地运输无论是用公路还是铁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捷龙三号的研制生产地就在山东海阳港附近,火箭出厂几公里就能到达海边,相比于陆上长途运输,“就近”选择海上发射也更方便、更高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 金鑫:其他火箭(首飞)都是陆地发射,应该说从发射本身的难度会小一点,而海上热发射难度会大一点。所以作为一型火箭,首先关键技术得突破,而有了关键技术突破,后面就可以通过生产制造发射一体化,提高发射效率。
捷龙三号作为一款面向商业航天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还能带来经济性。在海上可以自由选择发射位置,就能针对不同轨道的卫星,选择最合适的点位进行发射,可以有效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总体副总设计师 刘伟:因为我们首飞执行的是太阳同步轨道任务,就希望尽可能地把发射点往东布置,可以相对来说发挥比较大的运载能力。
我国完成首次海上“热发射”
在本次任务中,捷龙三号火箭首次完成了我国火箭海上热发射,实现了从海上冷发射到海上热发射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