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医工融合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但目前医工融合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产学研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难点、堵点,亟待加快破解。为了推动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充分发挥以华西“一校四院”为代表的创新资源产业引领作用,成都市武侯区以“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为落脚点,积极搭建医工合作桥梁,推动医工融合产业化发展。
12月29日,由四川大学、成都市武侯区委、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在武侯区举办。论坛围绕“医工融合新势能·科研转化新场景”主题,采用“多屏直播+云路演”的形式,邀请数十家金融投资机构与大健康企业共同参会,通过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多种交流形式,让科研成果与投资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助推优质科研项目加快市场化与商业化进程。
医工融合新势能,加快大健康都市工业聚势提能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探索,武侯区在医工转化领域已初步构建起从孵化、转化到加速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当前,武侯区依托区域内华西“一校四院”等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华西医美健康城),加快打造“一谷一轴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在创新药、高端器械、临床试验、精准医学等领域重点发力。
为了促进医工科技成果转化,武侯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连续举办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启动打造“医工融合”智能制造产业园、与四川大学联合推进“医工融合”战略、加快“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挖掘出大量优质的医工融合项目,并推动其与产业资本进行深度交流,释放出大量大健康产业机遇。
今年新一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更是直接以医工交叉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线,围绕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各方资源要素,深度链接医工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以推动校院企地医工交叉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搭建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精准对接
在本届论坛路演环节,大量科研成果转化机遇被释放。“一校四院”的多位资深教授和科研工作者,带来口腔、高分子材料、菌群移植等10个大健康领域优质项目。
其中,处处可用的分子诊断“芯”技术项目在论坛路演时,引发多位投资人关注。该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文闯教授团队联合企业研发,已推出数款具有突破性竞争优势的分子诊断新技术,如基于独创自驱动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居家自检一体式卡盒(国内首款)等,产品均已完成临床样本验证。参与本次论坛的英诺资本表示,相较其他项目,该项目成熟度较高,整体前沿性比较好,落地变现性也比较好。
此外,基于解决腔镜手术普适性痛难点问题的医用耗材研创项目也被多位投资人看好。该项目由华西附二院妇产科郑莹教授领衔研发,包括全愈合周期适用创口敷贴、赋能医生的单孔操作平台和妇科子宫切除用闭合吻合器等三款产品,能帮助医生更快上手,让患者更快痊愈。有意向接触本项目的川发展弘科表示,目前市面上没有看到类似产品,该项目比较新颖,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
除了以上两个项目,基因测序仪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口腔颌面部手术主动导航定位系统和黑色素材料的关键性能调控优化及产业化研究等项目也吸引了金鼎资本、川创投、中金资本、深圳高新投、鼎祥资本、星空资本、博源资本等数十家投资机构的热烈关注。在随后的对接交流环节,两方就产业风向、行业痛点、商业市场化等方面开展了专项研讨与互动交流,并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继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举办之后,本届论坛将继续充分发挥以华西“一校四院”为代表的链主作用,瞄准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以强化公共平台的链接支撑能力为突破,探索完善“校地企联动”“平台+服务+生态”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动武侯区大健康产业构建从研发创新、临床试验、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培育武侯区大健康产业优势,打造前沿产业高地。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