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城45平房子5万卖不掉

2023-01-04 16:43:25 作者: 东北小城45

把房子卖了,将来回来的时候住在哪里?问到这个问题时,仍是单身的丛大勇在茶几旁抽了几口烟,“回不回来不一定了,亲戚都在山东那边,惦记着我。”说完,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室内气温此时达到26℃,窗外太阳的余晖射了进来。

↑即将退休的丛大勇(化名)望着窗外

② 人口外流

十年间人口总量减少23万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的农作物每年只能生长一季。进入11月,外面已是天寒地冻,农村有些人家烧起了土炕,城里家家户户暖气相通,街上人烟渐少。

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就慢悠悠地落山了。晚上的七台河几乎没有娱乐活动,6点钟各大商场和超市开始打烊,公共浴室此时迎来了全天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在这里洗去满身的疲惫,然后便回到家睡觉了。

七台河的早晨在第二天的6点钟被唤醒。天空刚蒙蒙亮,马路上就能看到匆匆忙忙赶往早市的人们。11月13日,记者来到了七煤总医院附近的奋斗路早市。在这里,豆腐脑、麻花、羊杂、高粱酒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人在卖母蛤蟆。

↑逛早市的人们

早晨的气温降到了零下15℃左右,即便是东北比较抗冻的人,也难以抵挡户外冰天雪地的严寒,所以当天来早市遛弯的人并不算多。而早市叫卖的商贩穿着厚厚的棉袄,缩着手站在刺骨的寒风里,他们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天快黑的时候就会离去。

上午七八点钟,整座城市开始运转起来。出租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在冰面上缓慢行驶,公交车挤满了上班的人。如果出门逛街的话,最好戴一顶厚厚的帽子。

在七台河市区,很少看到高新科技公司的身影,这座城市超过一半人的生活直接与煤炭相关。这样的格局导致煤炭开采兴盛时城市急速发展起来,而煤炭资源一旦面临枯竭,人口外流的现象就特别明显。

据七台河市统计局、七台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七台河人口总量为68961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20471人相比,减少230860人,下降25.08%,年平均增长率为-2.85%。

谈及人口外流,当地人的普遍看法是,“我们这边太冷了,冬天的时候户外基本停止了工作。加上没有其他产业做强有力的支撑,煤炭开采乏力的时候人口就会自然流向其他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

↑早市卖小吃的商户

王智远(化名)退休前常年在七台河各大煤矿做机电维修。站在桃山区一处废弃的铁轨处,他向记者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台河煤矿开始兴起,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在煤矿干了差不多40年。”他说,当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的时候,铁路就派不上用场了,煤矿里面的学校、商场、医院都会废掉,大批人员会转岗到其他煤矿,还有一部分人会离开这里。

随着近些年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减少,东北地区煤炭城市人口外流的现象愈加突出。附近的双鸭山、鹤岗、鸡西等城市,人口数量都在逐年下降。

“当仅有的煤炭资源没有的时候,房子也就不值钱了。”王智远说,现在黑龙江的4座煤炭城市(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年轻人离开后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在七台河的汪清湖小区,房价每平方米还不到1000元,比鹤岗很多房子都要便宜。”

他说很理解年轻人的选择,但自己现在已经退休了,不会再往其他地方去。

③ 资源面临枯竭

花费数百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区

2009年,七台河市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的2013年,又被列为衰退型资源型城市。

官方资料显示,七台河面积6221平方公里,拥有煤炭、石墨、黄金、大理石、石灰石等十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保有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37亿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主焦煤和无烟煤生产基地。从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七台河累计为国家贡献了超过6亿多吨优质原煤。有专家预计,按照目前的进度,七台河煤炭开采时间只能持续50多年了。

新兴区宝泰隆路见证了七台河煤炭发展的辉煌,也正在经历这座城市的衰落。

↑煤矿上停放的矿车

王智远把记者带到这条如今有些“偏僻”的路上,如果不打开地图,很多本地人也很难知晓这条路的名字。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诞生了七台河第一家商店、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供销社……此后的繁华都是从这里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