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城45平房子5万卖不掉

2023-01-04 16:43:25 作者: 东北小城45

宝泰隆路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智远经常玩耍的地方。但现在,映入眼帘的是沉陷到公路下面两米深的平房,当年的地标性建筑——两层楼高的第二百货商店已经明显倾斜,前面镶嵌的“百货批发零售交易市场”字样也有些残缺不全了。

周边田地原本是低矮平房组成的村落,现在已经拆除完毕种上了松树。

资料显示,由于七台河“先有矿,后有城”,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天生“缺陷”,采煤沉陷等地质原因导致地下管网破损严重。近年来,新兴采煤沉陷区、茄子河独立工矿区、勃利城区老工业区治理工程任务十分繁重,部分项目受配套限制进展缓慢。

为了治理采煤沉陷区,完成采煤煤矿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七台河累计投入数百亿元,新建搬迁安置住宅5.54万套,货币化安置2.6万套,涉及24万名群众。并累计获得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近30亿元。

在2017-2019年度,七台河市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组织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均为“良好”,为黑龙江省参评市(县、区)资源型城市中的最佳成绩。

不过,要完成彻底转型仍然任重道远。七台河过去偏重于煤炭采掘和精深加工,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较少,服务业层次较低,在替代产业方面也存在短板。多元化转型七台河未来努力的方向。

④ 城市的荣耀

“冬奥冠军之乡”让七台河精神振奋

虽然七台河地处偏远,经济也不算发达,但这里诞生了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张杰等多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斩获了世界级金牌177块(其中包括冬奥会金牌8块、特奥会金牌7块),国家级金牌535块,有16人次打破世界纪录。

因此七台河被誉为“冬奥冠军之乡”,2022年11月11日,中国奥委会授予七台河“奥运冠军之城”奖杯。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七台河短道速滑事业的奠基人孟庆余。

↑七台河体育中心展出的关于孟庆余的宣传画

孟庆余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工人家庭,1969年,18岁的他被分配到七台河,在新建煤矿当采煤工人。王智远当时在煤矿做机电维修,与孟庆余一块儿工作了一年多时间。

“当时我们一组有好几个都是知青,我还不知道他会滑冰。”他记得孟庆余刚开始做铆工,后来给矿车贴框加边,再后来就做短道速滑教练了。

孟庆余的妻子韩平云回忆说,1972年,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参加冰上运动会,一举夺得1500米、3000米和5000米比赛三项冠军。因为在这次比赛中的突出表现,他被调入市体委,成为七台河市的滑冰教练,并开始着手组建速滑队。

后来的训练非常艰苦,七台河市体委当时有个冰场,但由于经费太少雇不起人,孟庆余就每天晚上扫冰到八九点钟,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再起来浇水。东北零下30℃的气温,水花溅到身上后马上就结冰了。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孟庆余带过的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都成长为冬奥冠军。不幸的是,在2006年8月孟庆余遭遇车祸去世,当时年仅56岁。但他的弟子张杰、赵小兵、董延海、张利增……接过孟庆余手中的秒表,继续着他未尽的事业,帮助更多孩子实现冠军梦想。

如今,短道速滑这个冬奥项目让七台河重新振奋起精神。王智远说,普通市民对于“冬奥冠军之乡”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练习速滑。

除了冬奥项目,七台河近年来在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食品加工方面也取得了不错成绩。通过与江门市对口合作,在产业园区、政策体系、招商引资方面借鉴了经验,为更多非煤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座城市正在转型的路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