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璐问自己:我喜欢什么?她其实也不知道。但她明白,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曾找到辅导员希望转到英语系,但由于交大的外语专业较为薄弱,被老师劝住。直到出国交换,她选择了心理学的课程,也曾试着考了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3】曾经找不到工作,每天被问“交大毕业怎么来卖房”
鲁璐自嘲,最初找工作时,只是因为“考完研没事干,想找个工作混底薪”。
一位初中同学帮她分析,她性格内向,害怕和人打交道,可以做销售锻炼一下。鲁璐就做了几份简历挂在网上,却没想到,面试时处处碰壁。
最初,她面试了“自如”,没有通过。她又去面试了一家猎头公司。本来已经谈好了下周入职,对方问鲁璐明天的安排,她诚实地答,明天还有其他公司的面试。“就这样把他们老板得罪了,又不要我了”。
面试时,鲁璐常常陷入尴尬局面:大公司因她能力欠缺进不去,小公司却不能理解,交大毕业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又为什么会选择自己的公司。
在鲁璐看来,处于头部的人群,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条件很好,可能从初中高中就开始规划职业发展。而在学校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他们的选择只是基于“应该做什么”和“同专业的人都在做什么”。
曾有老板面试时直接问她,你是你交大毕业的,怎么会来我们这样的公司,难道不应该读研出国吗?鲁璐回答,我们家没有钱让我出国。这几句话“把老板都说蒙了”。
还有一份工作,内容是把所有资料分成一份一份的,再把它输到电脑里。公司的人力专员觉得她“很好用”,但老板却不招收她,理由是,“她是交大的,不会做我们这种工作,肯定做段时间就要走。”
那段时间里,鲁璐找了一圈工作,没有一个愿意要她。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身份,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负担。
后来,链家的经理看到鲁璐的简历,在电话中向她介绍了这份工作。鲁璐不知道“中介地位这么低”,只觉得平台听起来很“高大上”。去面试后,她感觉经理挺好,还请她吃饭。
鲁璐就这样懵懂地入职了。而身边的家人、朋友都不看好这个选择。
线下面试时,鲁璐找了一个朋友陪她。当她准备进入链家门店,朋友生气地问她,“你怎么会找这样的工作,地位那么低?”然后,朋友直接转身走了。
签订三方协议后,她高兴地和另一位朋友分享,“我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朋友问她是什么,鲁璐说是房屋销售,朋友哭笑不得。
与此同时。家里的亲戚也都在反对,父母觉得她像“临时工”,希望她找一个“正常的工作”。
鲁璐感到奇怪。在她看来,房屋中介卖的是最贵的东西,又是在上海,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中介的工作地位低?
经理用自己的经历安抚了她。曾经,他帮一个老爷爷从六楼换到一楼,对方很感激,一直给他送吃的。
“多好啊,自己可以赚钱,还能让他喜欢你。”鲁璐表示憧憬。
但是,“上不了台面”的感受并未消失,反而在入职后更加明显。最初的一个月,她和同事聊天,没聊两句,对方都会问她:“你是交大毕业的,为什么要来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