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乔宗涛带领团队积累了数万个组合体轨道及姿态的仿真数据,进行了上百次的联调联试验证,参与设计约2500个故障预案,攻克空间站组合体遮挡太阳能帆板、持续控制飞船大幅度的姿态调整和轨道维持、测控条件变差、地面状态监测和应急处置难度增大等都诸多难关。
400米、200米、19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缓缓向天宫空间站平移靠拢,伴随着“对接锁紧完成”的口令,广袤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为一体。
10年间,朝霞为邻,晚星作伴,一行行代码仿佛有了生命,述说着中国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到“L”字构型、“T”字构型的变迁,也生动记录下这群年轻人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上奋斗的青春。
一边看飞行状态一边撕预案
星河璀璨,征途漫漫,逐梦九天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
183天,神舟十三号乘组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长纪录。这背后,离不开“大管家”胡国林所在的航天器运控及长管团队的日夜陪伴和悉心保障。
航天员长时间驻留、空间站多目标协同、任务关键节点多和重要控制难,对飞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并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玉兔”号和“祝融”号巡视器等多个航天器,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实时状态:当遇到碎片碰撞的风险时,他们需要改变组合体的轨道高度实施规避;当航天员要实施舱外行走、太空授课等重要任务时,他们提前细致核对每一个关键节点;当需要批量上注指令时,他们慎之又慎、接力协作,确保每一帧注入数据准确无误……
伴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已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胡国林和团队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任务。
如今,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进驻空间站2个多月,各项在轨任务顺利推进。在严密紧张的工作外,胡国林和团队每天还会把电视新闻直播画面实时推送到空间站上,让航天员即使身处太空,也能及时了解地面发生的新鲜事。任务间隙,航天员也能通过在轨拨号给地面打电话,与家人暖心交流,唠唠家常。
“在我们眼里,正确率百分之九十九不行,必须百分之百。每天都是第一天,每圈都是第一圈,每条都是第一条,大家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和饱满热情,每当听到‘北京,我是神舟十五号’,我们就第一时间响应。”胡国林说。
任务中,中心核心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达飞和同事工位面前,总是放着一堆比字典还厚的A4纸。仔细翻看,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些都是打印出来的部分关键预案和目录,而更多的预案都存储在他们的脑子里。
“我们一边看飞行状态一边撕预案。在它成功入轨后,每个岗位都扔出来很多崭新的文件。有人可能觉得浪费,但这恰好说明航天器没有故障,整个飞控任务一切顺利。随着预案越撕越薄,我们离成功也越来越近。”李达飞说。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
未来,这群年轻人还会创造更多的“首次”——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火星采样返回探测、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他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