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
“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不过,他们在表演中吃零食、嗜睡、哭闹的行为,也遭到网友的戏闹或质疑。
此外,狂欢之余也有意外发生,2月4日西安市一地耍社火时,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非遗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社火队表演备案制度;社火队应着重加强对社火道具的更新、维护,加强表演时的安全防护。有业内人士建议,把给社火队队员特别是“社火娃”购买商业保险,推广到乡村社火活动中。
5个“社火娃”表演时摔落
2月4日,西安市西咸新区斗门街道荆寺村耍社火时突发意外,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下来,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2月6日,斗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5个孩子均已留医院观察,身体状况平稳,该村2月5日元宵节耍社火被叫停。2月8日,该村村民张韬(化名)告诉记者,5个孩子目前正在医院治疗,病情稳定。
据张韬了解,今年耍社火的活动,之前已向村、街道办等单位报备。社火队没给“上芯子”的孩子买保险,他们的治疗、赔偿等费用应该是由社火队、村委会承担,最终如何处理暂未定论。
荆寺村耍社火时孩子从芯子上掉落(媒体报道截图)
西安一位社火老艺人称,社火队会在春节开演前最少一个月开始准备、训练,准备充分的社火队一般不会出现意外事故。上述意外,可能是芯子年久失修,焊工维修时焊点出了问题,或是芯子采用生铁所铸,一旦受力不均,容易断裂。
狂欢之余,如何防止意外发生?西北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非遗专家建议,各地在开展社火表演活动前,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对社火队的后勤、安保等人员是否完备进行指导和监督;社火队不仅要考虑从选演员、妆容、服装方面实现社火表演的玄妙,更应着重加强对社火道具,特别是芯子等的更新、维护;此外,一些商演的社火队给“社火娃”买商业保险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西北多地“社火娃”出圈
尽管一些地方社火表演出了意外,但还是难掩网友们对西北社火和社火文化的追捧。
社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祈求五谷丰登祭祀土地的盛大狂欢和年节庆典活动,它源于古代的驱傩和春社秋社民俗活动,乡村以社火队(社)的形式进行组织,融合庙会和集贸文化活动。
社火实为年节时的“乡村狂欢节”。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专家王智介绍,社字拆开就是祭祀土地,农耕文化最重视土地,广义上的社火包括锣鼓、芯子、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多种形式。
西安冯村社火(受访者供图)
今年春节,青海西宁鲁沙尔社火、甘肃兰州铁芯子社火、陕西西安冯村芯子社火等精彩不断,纷纷“出圈”。
王智介绍,在西北地区,几乎各个村堡都有传统的社火队,大村一村多社,小村一村一社,或多村组成联社,社火形式多种多样,如马社火、芯子社火。而社火表演的经费往往是来自村民募捐,参与活动的锣鼓队、角色扮演者芯子孩童都是村民志愿者。
今年社火为何格外火爆?王智分析,乡村耍社火就是辞旧迎新、驱疫打鬼、敬土地神,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一个村庄耍社火往往是一年一小耍、三五年一中耍、十年一大耍的惯例,而且每逢丰收之年要大耍,大灾大疫之后之年必耍社火,以此辞旧迎新,希望国泰民安、幸福安康。疫情政策优化后首个春节,自然成了乡村耍社火的绝佳时机。
芯子技艺往往代表着高超的社火表演艺术水平。王智解释,芯子有背芯子、肘芯子、抬芯子、车芯子等多种类型。如今尤以车芯子为多,一般在小型汽车上固定芯子桌,桌上固定芯架芯台。芯台上再将一两个或多个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着戏剧服装,在行进中表演玄妙、惊险动作。
西北社火“出圈”的同时,各地“社火娃”的短视频也在社交平台走红。“社火娃”是在社火表演中装扮各种人物角色的孩童,俗称为“上芯子”。王智表示,家长都争着抢着想让孩子“上芯子”,寓意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近日,在陕西汉中举办的一场社火文化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认为,社火也传递着勇敢和创新精神,其中孩童需要勇气才敢“上芯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的表演形式、道具和传播渠道也在不断革新。
3岁半孩童成网红“社火猴”
在青海西宁湟中区鲁沙尔镇,相传社火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是市级非遗,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在当地演出。
鲁沙尔社火队伍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踩高跷。然而,今年在该社火表演中最亮眼的却是3岁半的小启勋(化名)装扮的“社火猴”,他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去打卡。
小启勋的父亲李子琳曾是鲁沙尔镇社火队的一员,2019年元宵节是他最后一次踩高跷。中间几年停演,这个正月再次开演。今年,李子琳本打算带着儿子好好看一场踩高跷,为将来“子承父业”打基础。“去年我给儿子做了一副30多厘米高的高跷,在家里教他练习,等他长大了送去社火队踩高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