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择一事,终一生”是每一位匠人的真实写照。郑国华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葫芦”匠人,他的“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早在2007年便被纳入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年过古稀的他仍在不断思考与创新,让“葫芦”制作技艺焕发着新的生机。
【同期】“青牛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国华
我太爷是最早搞葫芦的,因为那时候他是一个教书先生,因为教书,写字绘画基本上都会,所以后来他发现在葫芦上作画挺有意思,他就开始在葫芦上雕刻和绘画。就这样从我太爷开始,到我爷爷,到我父亲。我从小从我父亲那开始培养出了对葫芦艺术的一种爱好。在2007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我感觉我肩上有一种传承的责任,所以我就开始对葫芦进行系统研究。
【解说】葫芦制作技艺种类繁多,大致分为葫芦雕刻、葫芦烙画、范制葫芦等。郑国华随着对葫芦的深入研究与葫芦制作工具的不断发展,最终选择主要以葫芦烙画为主要制作方式。除了传统烙画技艺的打稿、勾勒以外,在渲染的环节上郑国华创造了“沙点皴”与“意象皴”两种技法。
【同期】“青牛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国华
在葫芦上我最后形成的是这种“沙点皴”,主要是受咱们中国画“米氏皴法”影响,为了突出主题,来(衬)托主题,用这种点,但是我这个点和他的点不一样,我这是深点、浅点、大点、小点,像我今年兔年我创造(作品)奔月,月亮的后边我用“沙点皴”,月亮显得更亮,而且(月亮 )后边觉得更深远了。
【解说】如果说“沙点皴”是用“点”元素让葫芦烙画更具立体感与层次性,那“意象皴”更讲求随意性,用在葫芦上画“圈”的方式,让葫芦自然显现出深浅不一的变化,使其更具美感。
【解说】随着技艺的不断更新,郑国华对于葫芦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葫芦的选择上不再追求饱满圆润的单一标准,相反,那些看着应该扔掉的葫芦,却在他的设计下,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同期】“青牛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国华
老百姓所说的长毛葫芦,我觉得它更有意思,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斑斑点点,然后根据它的斑点进行创作。你像这种干瘪的葫芦,也能出现一种很好的艺术品,所以现在我越加对葫芦有这种亲切感,不论是什么样的葫芦,我都想办法让它变成一个很好的艺术品。
【解说】匠人匠心,郑国华在保留葫芦制作技艺最基本的艺术性之外,他继续挖掘着“青牛葫芦制作技艺”的更多可能性。
【同期】“青牛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国华
大部分咱们创造的葫芦艺术品都只能进行欣赏,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往生活用品、实用价值上发展。最近考虑到这个叫茶叶罐,做这个茶叶罐它有三大特点,一个是有实用性,装茶是保鲜,像我这个(葫芦的)海绵体仍然在里边存着,所以它保鲜程度比较好。第二可以把玩,第三个可以欣赏到我这个艺术品。
【解说】对手艺人而言,传承是与生俱来的使命。现如今,郑国华拥有两位常年跟随的徒弟。看着徒弟耐心学习,细心操作,他的内心无比欣慰。未来,他希望“青牛葫芦制作技艺”能够在徒弟们的传承下散发出更亮的光彩。
刘璐 黑龙江哈尔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