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创新深化是“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通过以超常规力度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浙江的创新实力已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4位,实现了15年来首次排名跃升,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省两会上,“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被列为浙江接下来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17日,浙江召开“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这项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工程已经发令动工。
下一步,浙江该怎么干?回答还是创新深化,且重点就在一个“深”字,就是要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
从“3”到“315”,主攻方向更明确
“315”中的“3”指的是三大科创高地;“15”指的是15大战略领域。从“3”延伸为“15”,是一次深度的拓展。
“315”科技创新体系为每个科创高地制定出5个主攻方向,目的是在浙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谋划更明晰的突破路径,在世界最前沿的尖端领域中,找准浙江的战略定位。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互联网+”科创高地,主攻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大数据与信息安全、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围绕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主攻结构生物学及关键生物技术、脑科学与脑机融合、组学与精准医学、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器械、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围绕新材料科创高地,主攻精细化工与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与空天材料、双碳与环保技术。
这些领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依赖原始创新的驱动。比如在药物研发的赛道上,一旦有新药创制的突破,就能立刻打开一大片市场。
过去几年,浙江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但放眼全国,还有多个先进省的创新能力排在浙江前面。而如果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仅仅在国内实现赶超是远远不够的。
“315”布局的15个领域,一方面抓住了浙江长期领跑的强项。比如在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方面,浙江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的龙头企业,已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区域集聚优势。
另一方面,浙江正积极在新兴领域抢占先机。比如脑机接口研究,被称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融的主战场”,前几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如今又在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
15大战略领域并非架构图的底层,往下还有更深的功夫。各大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和企业继续划出重点方向、排出重点项目,在更加细分的路径上作“专精特新”的钻研。
实施六大行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浙江已作出部署,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17日的动员部署会上,浙江就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提出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开放创新生态深化打造等六大行动。细看这六大行动的具体内容,不难发现,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正是贯穿始终、环环相扣的关键词。
大学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浙江高水平大学建设按下加速键,将大力实施高校“双一流196工程”,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等新型高校打造小而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有能力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组织大团队,在我省“尖兵、领雁”攻关计划中发挥引领作用。围绕着“大学大院大所”,一批科教、产教、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即将诞生。
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强。今年,浙江将深入实施重点人才计划,培育85名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尤其在各大高校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育力度,打造一支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队伍。最终目标是在全省营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更多的科技创新要素也在汇聚。一批高能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将于今年推进建设运营,新型研发机构将添新成员,科技型企业将继续扩面提质,科研攻关机制、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财税保障等措施也将更加完善。
“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还将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紧密联动,通过重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浙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注入源头动力。
11市联动,提升全域创新能级
六大行动中,全域创新的理念引人注目。动员部署会明确指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亟待解决。
何为全域创新?全域首先是全面。我们迫切需要发动所有地区,补齐短板,“一个都不能少”地投入到“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中来。
已有的好做法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浙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已有20年之久,接下来,特派员将组成“特派团”,把帮扶领域从农业扩展到工业。此外,“一县一策”补短板、“山海协作”构筑科创和产业飞地、科技惠农富民行动等有益举措,也都将推出升级版。
还有不少区域的经验值得推广。比如新昌县,本是缺乏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山区县,但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构筑创新生态,成功跻身首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形成的“新昌经验”值得许多地方借鉴、运用。
全面不等于趋同。从各地发展规律看,浙江的11个设区市各有其产业特色与专长,从最终形成的格局看,我们期待看见的是区域与区域间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因此,多层次、体系化、差异化的科创走廊体系将成为浙江打造全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