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卓然牵头23家合作伙伴,共同投资80亿元建园。“我们计划打造石化装备设计、制造、集成一条龙,形成大产业链中的局部小生态。”该企业工程部经理王剑峰说,今年年中投产后,80%的产品将配套浙石化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20亿元。
产学研链条也搭建起来。近年,浙海职院在岱山成立石油化工学院,与浙石化合作“浙石化—浙海职院学徒班”。岱山县政府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中试基地,打通科研技术产业化前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去年岱山引进石化产业链项目21个,全县石化配套企业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超67%。岱山经开区内,石化新材料实现产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0%。
“不止岱山,全市都在围绕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进行产业布局。”舟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4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向定海工业园、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金塘和六横的围垦区块拓展17平方公里,并为4块区域规划差异化的新材料细分领域。
与此同时,舟山正在深入实施“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岛、金塘新材料产业岛、黄小双大型石油储运岛……围绕石化产业,舟山计划建设国际一流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岛群和规模世界领先的油品储运岛群。
“作为舟山油气全产业链的核心,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的实体支撑。”舟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运营支持其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也具备相同的“引擎”功能。
冲出舟山,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热力正辐射浙江全省。去年5月,浙石化的控股公司荣盛集团在临海成立荣盛新材料(台州)有限公司,致力于石油制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等,这是继去年1月成立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后又一家相似业务的企业。
目前,浙江正在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绿色石化与新材料是计划打造的四大万亿级先进产业群之一。可以预见,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溢出效应,将带动浙江东海岸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实现石化化工全产业链万亿元产值。”舟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岛城新变
鱼山岛上的热火朝天,正给岱山全域带来细微却又深刻的变化。
曾经,岱山县城的街边只有海鲜店,如今火锅店、湘菜馆……全国美食应有尽有;随处可见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
当地人说,大项目改变了县城。因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涌入岱山,他们穿着蓝色的工装穿梭在岱山县城,当地人爱称他们为“蓝精灵”,让岱山兴旺起来的“蓝精灵”——
人口更集聚了。2017年,项目刚开工时,岱山县常住人口18.19万人,到2022年,增加到20.98万人。
消费需求更多了。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7年的77.22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88.97亿元。
甚至房价都跟着涨了起来。商品房均价从八九千元涨到一万出头,不少原先闲置的乡村民房“活”过来,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能给村民带来每月千余元的租金收益。
由此,带动了当地服务业就业岗位的增长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对于一个地处偏远的海岛小县来说,大项目给老百姓带来的是从未有过的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实惠。
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景,岱山的成长正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建设同步进行着。
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想来岱山的项目多起来了。岱山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金凤2012年进入当地经信部门工作时,正遇上“空窗期”,“没有项目落地,导致服务能力欠缺,更谈不上营商环境。”
对长期缺乏项目的岱山而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极大促进了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化。
石化项目审批事项多、牵涉面广、流程复杂、层级高,据了解石化基地和项目报批报建需要办理1450余项手续。
“为了让项目尽快投产,我们实行‘清单+专班’‘预审+联审’‘预警+日报’制度,挂图作战、统筹推进。与国内同类大型石化基地和炼化一体化项目审批时效相比,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从谋划、报批和建设3个阶段,整体时间缩短约3年以上。”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说。
无论是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的积极态度,还是审批协调的机制创新,都淬炼了当地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改善了营商环境。近年落户的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
码头是卓然碰到的麻烦事。原先破产船厂的码头只有靠泊功能,而企业急需物流功能,如果等待宁波舟山港每5年一次的岸线功能调整“窗口期”,将拖慢工程进度。在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多方沟通协调之下,卓然得以提前动工改造码头,“抢”到近半年时间。
如今,岱山经开区内设置了企业政务服务中心。每周二和周四,这里都有一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会面——企业可以“一站式”办理业务,不必再跑岱山县城。
园区内企业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远认为岱山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与我们其他工厂所在地相比,这里的政府效率至少领先5年。”
“营商环境对招大引强的加持显而易见,重大项目对营商环境的推动作用却容易被忽视。”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表示,“像岱山一样,在两者的相互促进中探索、总结、提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路径。”
产业带来人气,人气带来动力,城市发展的逻辑在岱山再次被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