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浙江组织了一系列团组出海招商,给久未谋面的外商带去开放的信号。
“面对面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也更能彼此信任,到朋友的国家投资经商,当然是放心的。都说世界经济前路不明,但谁说我们不能亲手创造安全感呢?”
德清县副县长王振权写在招商日记里的这句话,或许是“外资为何看中浙江”的答案之一。
布局本土研发
外资企业向来敏锐,从他们的动向里,记者发现了正萌芽的新趋势:相对于以往单纯布局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把核心的研发环节放在浙江。
去年11月,丹佛斯带着“海盐制造”的新品亮相进博会。“这款‘磁悬浮离心压缩机’能大大降低工业和家用空调设备的能耗。从前,全球只有一个国家掌握技术,但现在,海盐工厂已经能独立完成研发到生产的全部环节了。”徐阳很骄傲,这款产品是中国员工的研究成果,更标志着丹佛斯“本土研发”战略的成功。
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布局“研发”,是浙江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野心。
在斯凯孚,单是新昌基地就有30多名研发工程师常驻。早在2018年,斯凯孚就把全球深沟球轴承研发基地从法国迁到了中国。
“从生产制造、采购供应到技术研发,我们所说的深耕浙江,是布局全产业链。”施波说。
今年1月,浙江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第四。相比沪苏粤的外资“第一梯队”,浙江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冲刺的时间紧迫,眼下,浙江各地正通过提升产业链能级、布局龙头企业,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
比如,汽车产业家底雄厚的宁波市北仑区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计划打造智能汽车及关键部件产业链,引来了智能电动车龙头企业极氪智能科技落户。
外资企业的“鲶鱼效应”,成为激活整个市场的关键点,吸引了敏实、艾思科、力劲等企业前来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
“和浙江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验证了他们惊人的质量和技术。这让我们在考虑投资中国时,首选浙江。”一位德国企业负责人说。
吸引外资不仅靠杭甬等头部玩家,小城市同样有大机遇。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招商工作人员“眼红”广东湛江的一个大项目:巴斯夫将投资100亿欧元,在湛江打造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
“浙江需要这样的标志性大项目,一个项目足以让外资企业对一个生僻地名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未来吸引外资企业至关重要。”江玮说,这样的“高光”项目培养无疑需要时间,但湛江能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胜出,恰恰说明二三线城市在招商中的机会。
他认为,从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浙江应当培养更多具有浙江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项目。例如,青田可以作为第一侨乡,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吸引更多海外侨商侨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