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就业”成为此次报告的高频词
出现多达20余次
而提到就业
35这个敏感的数字
便总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
“35岁就业门槛”持续引发热议
关于年龄歧视的话题
不时成为舆论焦点
35岁仿佛是一扇玻璃门
使一些人面临着
求职难、流动难
晋升难、再就业难
35岁危机甚至还有提前的迹象你是否有过疑问: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明明我工作那么努力为什么处境却越来越艰难呢?体力、脑力都拼不过20岁出头的新人”
“马上就要35岁了可公司非管理层基本没有35岁以上的人我会不会被公司找借口裁掉呢?”
“20多岁的时候不想过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但如今眼瞅着到了35岁却无比期待稳定的工作”
全国总工会
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
35岁至39岁年龄组职工中
有54.1%担心失业
70.7%担心技能过时
94.8%感觉有压力
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64.6%
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占70.4%
多家数据平台显示
35岁及以上程序员仅占据行业总人数的9.4%
35岁以上主播仅占7%
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下降
习惯收割青春红利的“掐尖”方式
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
35岁危机甚至还有提前的迹象
据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将30岁划为年龄上限
使得不少求职者因为超龄在应聘时屡屡碰壁
“35岁职场危机被提前”也由此引发热议
建议对“35岁职场门槛”增加监管处罚
“35岁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应该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
建议政府鼓励在职学习
为年龄较大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同时国家可以出资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
已连续数年关注35岁职场门槛
吕国泉称“35岁+”遇到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
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
没有时间精力提高职业技能
导致人力浪费与人才断层
因此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
明确就业年龄歧视
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
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
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
对用人单位年龄限制的做法
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
此外吕国泉还建议
机关单位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
多地放宽“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
对于“35岁就业门槛”网友们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