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践: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提高15.2个百分点,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以天能为例,我们一直在打造绿色智造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生态圈。目前,我们已经具备年处理100万吨废旧铅蓄电池的能力。每年可减少铅矿开采2000多万吨,再生60万吨贵重金属新材料,节约标煤超过12万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希望接下来各级政府能够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行业作为绿色产业的定位,加强产业支持政策协同,优化再生资源行业在增值税、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国内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热词:长三角一体化
报告摘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浙江实践: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一体化创新行动等六大行动,牵头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高水平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浙沪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加快联沪苏皖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
近年来,浙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大踏步融入长三角,和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日趋紧密。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每到周末,我们缪家村都会有很多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的游客。很多政务服务事项,也可以跨省办理了。
作为一名来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农村代表,我希望长三角各地区能够在“三农”方面进一步加强村际交流合作。长三角的农村,尽管产业体系齐全、乡村业态丰富,但也受到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的束缚。因此,大家可以取长补短、“抱团取暖”。
比如,村庄之间可以跨越地域空间限制,共同把区域范围内的优质产品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地区范围内的高端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可以把各自域内的旅游项目串联起来,一起开发精品旅游路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共同提高乡村影响力和旅游收入。
热词:保障人民健康
报告摘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浙江实践: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超前谋划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ICU床位建设,准确落实国家第10版防控方案和第10版诊疗方案,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实现有序转段、平稳渡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
三年疫情期间,我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始终以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最小代价处置每一起疫情。如今,尽管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但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监测评估,病毒感染后的危害程度、后遗症尚不明确,建立新冠感染后群体健康监测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我建议,从健全监测体系、完善监测评估、加强科学研判等方面着手,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优化病例监测哨点的数量和类别,增加全国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监测哨点数量,形成内容齐全、分布广泛、密度适宜的监测网络,科学指导下一波可能的疫情防控;同时,密切跟踪全球疫情和病毒演化进展,强化医防协同,从临床病例和社会群体两个维度综合分析,增强监测数据的政策转化力。
完善跨领域、多学科专家队伍,重点关注“长新冠”等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的长期健康后果、经济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