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加大投入强扶持
放眼全国,在高教赛道发力已成为多数省份和城市的共识。
浙江正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局面。广东是高等教育后来居上的范例,通过大力建设自身原有高校、探索创办新型高校、积极引进国内外名校资源,多措并举,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提速。香港和内地名校在广东纷纷开办校区,建校10年就跻身“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南方科技大学,是广东高等教育崛起的缩影。
在浙江周边,同样只有3所“双一流”高校的安徽,正通过校城协同发展、完善高校布局等策略,加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浙江目前的高等教育局面,与其发达的经济水平还不匹配,类似10年前深圳经济领先高等教育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分析,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匹配并且助力经济大发展?关键在于理念的转变。高水平大学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产生源泉,不只是民生事业,更要从第一生产力和资源的视角来谋划。
高水平大学是资金、资源密集型工程,需要充足的资源来吸引优秀的师生,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水平和增幅都低于广东。“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年均投入也低于江苏。省属高校教师人均收入同样低于上海、江苏和广东。
在欧阳宏伟看来,加大扶持力度,是浙江在高教赛道突围的关键一步。例如,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确保生均经费、教师薪酬待遇、学科建设经费水平等居东部地区前列;相关部门的重点平台、重点项目要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等。当然,还可以发挥浙江社会资本充裕的优势,多渠道筹措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多元共治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对完善高校治理深有感触,各类外部环境支持是高校发展的外因,而科学合理的治理架构和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是高校发展的内因。大学要走在发展前沿,需要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大学的办学活力。
实际上,我省2018年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就提出,探索试点高校“最惠权”制度。即对标浙大,遴选若干重点建设高校开展全面放权试点。但从高校反馈来看,这项试点执行效果不算理想。按下“加速键”的浙江高等教育,“梳理各部门涉及高校的管理权限,建立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箱,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精准授权迫在眉睫。”罗卫东委员说。
如今,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关键时刻,作为排头兵的浙江高等教育如何打好“突围战”,还需更多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