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政治体制及其造成的冗官现象

2020-09-14 19:28:57 作者: 宋朝的政治体

最为典型的就是门荫制度和科举取士的广泛性依旧。先说门荫制度,统治者们只是对门荫补士的做法稍做限制而不是废除,况且改革亦由于保守派的攻击和统治者的轮换而难以为继,很快这些限制又会被放宽乃至废除。

然后是科举取士,前期对科举制的广泛推行已经使得“士农工商”的高下之辨取得了社会舆论的共识,农民和经商受到社会的鄙视,人们反而把科举入仕看做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路径,在这种社会观念的控制下,科举制很难缩减其名额。

而在治理冗官裁撤官员的过程中,又会引起官僚的激烈反弹,甚至还引起几百人大闹相府、游行示威的闹剧。

可见,宋朝的社会环境和顽固不化的政治体制,使得从根本上改变冗官制度几无可能。宋朝深受冗官体系的侵害

1、降低了宋朝政府的办事效率

官僚机构的臃肿首先造成的就是人浮于事。

一方面,宋朝实施的是官职分离制度,名义上是一套体系,而实际差遣管事的又是另一套。前一套体系容纳的就是大量吃空饷的冗官,因为宋朝规定,在职的官员“并不治本司事”,而要以“他司主管”,唯有“特敕”方能执政。因此这些官员闲散无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提高行政效率简直是一纸空谈。

另一方面,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大量机构以进行职权分割,军权、财权、行政权由多人把持并相互牵制。它的确对某些官员权力膨胀炙手可热的现象起到阻遏作用,然而这也意味着在重大决议上众口难辨而难以取得共识,进而拖累办事效率乃至危及国运。

2、直接引发了其后的冗费

宋朝的官民配置比极其失衡,其他朝代更是望尘莫及。况且在宋朝“文人治国”的大背景之下,为了取得全国地主阶级的支持,宋朝对官员的俸禄供给也是相当优厚的。

正如前面所说,一位官员往往身兼多个虚职,尽管在其位不谋其职,却也照样拿着与正式官吏同样的俸禄,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干什么实事,你的待遇也和那些想要有作为的官员一样。

因此,这样不思进取的怠惰气氛始终弥漫着整个宋朝政坛,懒政怠政的官员数量多如牛毛,甚至还腐蚀了原本以社稷为重的贤臣们。他们无法为朝廷和宋朝社会带来改观,而其待遇却格外优厚,只能使得国家财政处于收不抵支的赤字状态,而这些沉重的负担却要最终转嫁给百姓。

2、滋生了大量贪污腐败现象

门荫制度,可以说是中国最腐朽落后的选官制度。通过恩荫进入统治集团的人,根本不需要任何德才学识就可以占据高位,岁岁吃禄米,年年拿俸钱。

王安石这样讽刺他们:“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义,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这种现象的长期猖獗,导致宋朝政坛始终无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风气,大量官员并不想把本职工作和业务做好,反而盘算如何贿赂高官、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拉拢关系以求升迁得道的机会。

官员的品秩高了,对于其家族和依附者而言,无疑是件弹冠相庆的“喜事”,这意味着家族子弟们也将依靠“恩荫”而不费吹灰之力地挺进政坛,前程似锦又光耀门楣,岂不乐哉?所谓“违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

朝廷内外充斥着国家的蛀虫,还怎样期盼国家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