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挎枪吓跑偷油人

2020-10-09 13:27:27 作者: 当年他挎枪吓

□文/摄 本报记者 伏虎

鲁子云,要退伍了,那正是1960年年初。打点行装,梦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前脚还没跨进家门,军令就来了……

■一纸军令奔东北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后来,萨66井、杏66井、喇72井等探井也相继出油,这块地下蕴藏着黑金的油田轮廓已经显现无疑。

为了尽快拿下这个大油田,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会战,蓄势待发。

当年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排兵布阵,迅速集结了克拉玛依、玉门、柴达木、四川等队伍,从四面八方,向着东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萨尔图战场挺近。

然而,这个战场出奇的辽阔,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打一场围歼战,人,是决定因素。可各大油田不能倾巢而来,只能调用部分精锐。

那人的缺口如何解决?将军们自然想到了他们最熟悉的部队。如果有一支解放军部队成建制地转入石油工人队伍,那就好了。

这一想法的提出,马上得到了中共中央、毛主席、周总理以及总参谋部高层的一致认可。

1960年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分别从沈阳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动员当年退伍的3万名解放军战士和3000名转业军官投入石油大会战。

军令如山,刚刚摘下领章、帽徽的鲁子云,与济南军区当年退伍的5000名战士一道,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去哪?做什么?这些军事秘密是不允许打听的。但这个话题,还是成了一行人私下聊天的热点。

“听说是去东北,但具体上哪,谁也说不太清。有些消息灵通人士,神神秘秘地‘透露’,去的地点,似乎比哈尔滨还远……”鲁老说。

这个比哈尔滨还远的第一站,在安达。列车停下,大家打点行装,以为到了终点,然而,下了车,才被告之,此行的目的地在50公里外的大同镇。这,就是鲁老参加石油大会战的开始。

■穿上警服背上枪

当年的大同镇高台子地区是油田主战场,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每口探井喷出的原油,不能及时运走的,就存放在离井不远、人工挖出的露天储油池中。

高台子附近,当时已有不少村庄。一些人知道这些从地底下喷出的黑家伙,虽然烧起来烟大,但用它取暖做饭,比秸秆要有劲儿得多。所以,他们趁夜晚没人看守,就三三两两,把油池中凝固的原油切成块,运回家中作燃料。

一星半个的人偷油,倒是没啥大问题,可一成了“气候”,都冲着国家紧缺的原油下手,那就不可坐视不管了。

当年的会战机关,当机立断,从退伍兵中抽调一部分人,成立了经济警察大队,把这些珍贵的原油看护起来,不让它们再有任何流失。

这样,鲁子云就成了大庆油田最早的一批经济警察。(经济警察,当时是否是这个叫法,虽然鲁老说得很肯定,可记者没有在手头的文献中找到记载,姑且先这么叫着。)

据鲁老回忆,油井出油了,钻井、采油等单位的工人,24小时倒班生产,他们则穿着便装在油井旁看守。

井场有人在,原油有人看,偷油的情况也就有所收敛,但还是有人成群结伙地和护井的队员们打“游击”。

“为了有效地震慑偷油分子,油田保卫处为我们发了警服,还配了枪。”鲁老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配的是步枪和手枪。配给我的是一把带木盒的驳壳枪,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拿的那种,只有少数领导配的是五四手枪。驳壳枪个儿大,威风,一天天上岗背着,下岗带回宿舍,一刻也不离身。”

“自从穿上警服,背上驳壳枪,这下没人再敢打原油的主意了。”

记者问:“当时,有没有因为阻止偷油事件,放过枪的情况?”

鲁老笑着说:“当然没有,看到这阵式,没人敢再靠前啦。”

■一丝不苟严把关

随着石油大会战的逐步展开,经济警察大队的任务,也从单一看护原油向机关部门、物资供应、采油等岗位拓展。鲁老被分配到供应指挥部仓库,负责出入的检查和核对工作。

别小看了这个岗位,它可是物资设备出库的最后一道关卡。“让你把关,不认真哪行!出门时对照清单核对是我的主要工作。”鲁老对记者说。

“那时候,大家的觉悟都特别高。油田的急需物资,被火车一车车拉到专用铁道线上,许多设备就地卸在站台上,绵延百米,根本看不过来,但从没听说丢过一样东西。虽然觉悟高,例行的出入核对检查也绝没有半点松懈。

“会战年代,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认真执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使领货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必须履行核对手续,才能放行。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对方是和我一同来大庆的战友。战友相见,分外亲热,握手告别时,我拦住了车。战友有点不高兴了,都是革命军人出身,都像军人一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谁也不比谁的觉悟低,怎么这么不相信战友的为人呢?我拉着他的手,一边让他别生气,一边把墙上的制度指给他看。笑呵呵地解释说,组织上把咱放在这个岗位,咱马马虎虎,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对不起领导的信任。我这不是有意给你难看,你就理解理解我的工作吧。这么一说,战友的脸多云转晴了。放行前,战友特意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老战友,你对工作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从你身上我学到了啥叫工作为先,一丝不苟。’”

说起那场石油大会战,鲁老感叹:“时间久了,好多事儿都记不太清了。”可是,他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有滋有味。

红色传承:默默无闻的伟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