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南唐何以立足中原,影响后世?

2020-10-12 17:32:55 作者: “风华绝代”

南唐本就占据了江淮地区,江淮富庶,无论是农耕还是手工业都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李昪的政策,无疑是将这片土地的潜力最大程度的挖掘了出来。

在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和粮食。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暂时无法准确的知道南唐统治时期人口增长的准确数据,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时期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同时,南唐的粮食也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加上掌握了漕运,南唐“比年丰稔”。

由此,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隐隐超越北方,为宋朝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文化的发展者

南唐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南唐教育文化的繁荣。加之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大肆兴办书院,建立太学,社会上下形成了一种重视文化的良好氛围。除了教育,诗词舞乐等艺术文化,同样蓬勃发展。

南唐对中华文化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将词推上了新的发展高度。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李煜。

词,最初产生于市井之间,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它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息。正因如此,早期的词往往以倾诉男欢女爱为主要内容,这也是为了贴合市民阶层的审美。

比如《菩萨蛮》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且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 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短短几句,将男女之间炽热的爱情展现无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文人的参与,词中的俚语俗话变成了更加文雅的语言,但是词的内容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青楼歌姬,倚红偎翠,充满了香艳缠绵的气息,也因此一直被人认为是艳词,不被人当作正统看待,直到李煜的出现才使词脱离了艳情色彩,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邃的意境。当时人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更奉后主李煜为“词中之帝”。

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多少带点政治色彩。宋人评价李煜的词为“亡国之音”,批评他诗词误国,当时的人们都在说,如果李煜把作词的功夫用来治国,南唐也不会亡,但是这却恰恰证明了李煜的诗词造诣之高。

艺术的魅力总是无穷的,尽管当时的士大夫从政治角度将李煜的诗归入末流,但是,他们又被李煜词的艺术魅力而感染。宋代的词人填词之前,必读后主词,感受它“凄婉幽怨”的故国情思,效仿后主词的创作手法。

李煜的词真正走上神坛,成为千古词帝是从明朝开始。没有了政治上的考量,加之诗词艺术的不断发展,这使得明代以后的人对李煜的词进行评判时,少了几分偏见,更多的是对其艺术价值的欣赏。

明人更是将其称为词的“开山祖”,将李煜词奉为“正宗”。及至清朝,词论家们更是将李煜与李白并称,足见后主词影响之深远。

结语

南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创造出的灿烂文明,却足以称一句”风华绝代”。它是南北平衡的重要维持者,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更是灿烂文明的创造者。

任何一个朝代存在的价值,都不能以它存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或者说,不能以它某一方面的功过来评判。站在今人的角度,我们应该去感谢,感谢他们曾经来过,曾经创造了如此辉煌而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