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中才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任何时候吃饭穿衣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元素。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个问题。现在的人们,不仅可以吃得饱,而且逐渐向着吃得好的方向努力。
但是在古代社会,若想实现衣食无忧,对于穷苦老百姓来说是个难事。因为,古代的土地贫瘠,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不会像今天这样实现高产稳产。粮食的供给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所难免。
宋朝市民生活图景
但无论如何,吃饭是必须的,关键就是吃多吃少的问题。那么,在古代,一个人若想生存下去,一天的生活费大概需要多少呢?我们不妨以宋朝为例做一番考察。之所以拿宋朝作事例,一方面宋朝的经济相对发达,以一个发达的社会为例证更有可比性。另一方面,中国的一日三餐起源于宋朝。
宋朝以前,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作物产量较低,人们为了节约粮食,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宋朝开始,随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状不断向好,官方实行一日三餐制,老百姓逐渐也将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不过,增加的最后一顿晚餐还是因为宋朝夜生活的兴起带动出现的。
食货志图影
那么,在一日三餐的情况下,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天的生活费要多少开才够用呢?若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宋代一个成年人每天的饭量是多少。
北宋散文家王禹偁在他的自传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假使天下有万僧,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匹,是至俭也”。在王禹偁看来,一天吃1升米,一年用1匹布料做衣服,这是比较节俭的。
据史书记载,范仲淹功成名就后,曾在老家苏州创办义庄,当时施舍穷人的标准是:“人日食米1升,岁衣丝1匹。”这个标准同王禹偁的结论完全一致。
南宋学者王柏在《鲁斋集》中记载:“某虽无用于世,七十六年,吃了二百七八十石米,可谓古今之幸民。”七十六年吃掉280石米,平均一天也是1升米。
从这三个事例中不难发现,宋朝的老百姓一天吃一升米可能是比较准确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梁生活
当然,日均饮食量超过1升的也不在少数。如宋太祖“恻其劳苦,特令一夫日给米二升,天下诸处役夫亦如之,迄今遂为永式”。赵匡胤体恤民苦,特意按照日均2升的标准给民夫发放口粮。再如大中祥符年间,范仲淹在南京求学,他的日常生活标准是:“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十数茎,醋汁半盂,人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范仲淹求学期间,每天的饭量也是2升米。
在宋孝宗时,陈造担任安抚司参议官,他在与其他官员讨论淮南救灾问题时,曾提议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对那些参加水利建设的工人可以不用缴纳税费,并且每天可以得到银钱和粮食。“一夫日与米五升,钱百五十。人食二升,用钱五十,其余劣可饱二三口,彼何患不乐从。一家二人从役,则六七口免涂殍矣。”如此来说,官府给定的标准也是一天2升米。
综合来看,1-2升是一个宋代成年人一天的饭量,1升米是最低基准线,1.5升应当是多数老百姓的平均水平。
那么,宋代的1升米有多重?据考证,目前存在两种说法。
宋朝经典《东京梦华录》
一种认为,1宋斤等于现在0.64公斤,折合成市斤就是1.28斤;另一种说法认为,宋代1升约合现在670毫升,现在1升米约重1.25斤,0.67升约合0.84斤。如果将两种方法折中计算就是1斤,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一天吃1-2斤米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按照今天的饮食量推测理应符合科学事实。
在宋代,1升米价值几何呢?在《宋史?食货志卷》中记载,1021年北宋米价为28文1斗,1斗约等于10升。所以,1升米不到3文钱。这个价位是相当低的。照此推算,一个成年人单纯吃饭,一天也只要5文钱。
但这只是生米的价格,也就是原始价。生米需要煮成熟饭,还要有配套的菜肴、调料等其他必需品,这部分也是用钱买来的。如果加合在一起,这些费用大概6文钱左右。再加生米的价格,总计不会超过15文钱。
宋朝百姓的一天
如此来说,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每天用在吃饭上的开销不超过15文钱,精确一点就是10-15文之间。这些钱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7-15元,平均一顿饭算下来只要三五元。同今天动辄三五十元的吃饭标准相比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宋朝的物价本身不高。《东京梦华录》里记载过宋朝各类饭庄的消费情况。吃一碗精致的汤羮,只要十文钱,如果是自己在家做,价格则会更加便宜。而宋朝的一个普通民工一天的工资标准在100文钱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吃饭问题。因此,生活在宋朝的老百姓子不会很难过,只要稍微勤劳一些,就可以吃饱穿暖,还能满足岁晏有余粮的愿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