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起兵的十三副铠甲从何而来?

2020-10-17 02:04:07 作者: 努尔哈赤起兵

公元158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经过几十年的东征西战,逐步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并于公元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两年后发布对明“七大恨”,开始了正大光明对明战争,大清王朝就此萌芽。

中国古代王朝大多严禁民间私藏武器,明朝自然也是如此。那么,努尔哈赤这十三副甲胄到底从哪里来?他真的只凭十三副甲胄就敢起兵夺天下吗?实际上努尔哈赤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努尔哈赤的祖父被杀说起,这是一个爆发点,也是努尔哈赤起兵的一个绝佳借口。

首先明确一点,努尔哈赤并不是草根一枚,相反却是实实在在的“官二代”。努尔哈赤的祖上很早接受了明朝朱棣的招抚,掌建州左卫,在辽东地区有自己的势力和地盘,日子过得还是相当滋润。

天高皇帝远,因此辽东地区的建州各部以及女真各部并不平静,冲突和战争更是常年不断。努尔哈赤这一支自被招抚以来,一直就是明朝的乖孩子,年年朝贡,不敢越雷池一步。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在辽东这个地方还是找一个靠山稳妥的多,万一出事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选定了建州右卫王杲,那就结成儿女亲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娶王杲之女为妻,王杲之子阿台也娶了觉昌安的孙女,反正亲上加亲就更亲嘛!

几千年的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朋友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为了自己插朋友两刀的更多。王杲在辽东势力逐渐强大后,就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年年朝贡太窝火了,就反叛明朝。觉昌安父子拆台,将王杲的部署全部密告明军,李成梁一听这还了得,就兴兵征讨王杲,攻下古勒城,王杲作为俘虏被送往京城处死。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并不甘心,誓言为父报仇,李成梁自觉杀人家的父亲又杀儿子太残忍了,于是派觉昌安父子前往说服阿台投降,一通威逼利诱使得阿台神魂颠倒、答应投降,就在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之中的意外之事。

暗通明朝的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突然大喊:“李太师有令,谁能杀死阿台,谁就是未来古勒城的城主。”尼堪外兰的这一声就是阿台的催命符,混战突起,觉昌安父子也在混乱中被杀。

努尔哈赤同时失去了父亲和祖父,内心自然怒火中烧,报仇成了他唯一的目标,然而自身势力难以匹敌强大的大明王朝,只得迂回前进,曲线救国。

祖父和父亲无辜惨死,自己总得把亲人的遗体找回。为此他去找尼堪外兰交涉,然而尼堪外兰却想将努尔哈赤建州左卫收入自己囊中,在明军支持下,努尔哈赤被软禁,建州大部被尼堪外兰控制。

明军统领李成梁自然不愿意看到尼堪外兰一家独大,因此努尔哈赤只是被象征性的软禁几天,很快就被放出来了。经逢此劫,努尔哈赤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自己强大才能生存,依靠别人终将惨死。因此他将祖父和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作为起兵的第一桶金,为祖父和父亲报仇。

不要觉得十三副甲胄成不了大事?实际上甲胄才是杀敌利器,在民间可以拥有少量的刀制兵器,但甲胄却是绝对不能私人拥有的。为什么?甲胄的唯一用处就是打仗,你私人藏着甲胄有何企图,所以政府对甲胄管控极其严格,对于战争来说,重要性远远超越刀枪剑戟箭。

所以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能拥有十三副甲胄很了不起了,这笔遗产对于努尔哈赤是相当重要的。万事俱备,东风也借来了,伟大的计划就此实施。

努尔哈赤第一招就是进京哭诉,自己如何如何委屈:祖上一直把明皇当爹,年年朝贡,却得到这样的结果,我冤啊!朝廷一寻思也觉得不讲究,不仅归还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的遗体,还“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虽然实质性的赏赐不多,但这也间接传达了朝廷的态度:努尔哈赤很忠心,确实冤枉了他。努尔哈赤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率领旧部攻打尼堪外兰,图伦城被攻克,但尼堪外兰提前逃走。主要原因是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出尔反尔,先后两次给尼堪外兰通风报信。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之后诺米纳攻打巴尔达城时,努尔哈赤设计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了诺米纳,真正占有了诺米纳的全部势力。公元1586年,尼堪外兰走投无路被杀。

努尔哈赤名义上为祖父和父亲报了仇,但他心里清楚,明王朝才是真正的仇人。然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努尔哈赤只能韬光养晦。

努尔哈赤在辽东打完这个打那个,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而这期间一直没有和明军起冲突,在明王朝心中还是忠心耿耿的部落首领,但朝廷并不知道,努尔哈赤没有一刻不想灭了明朝,报仇雪恨。《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记载:“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也、明无端越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之日,就明白自己真正的仇人是明王朝,只是力量太过弱小,只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这样在明军眼皮子底下逐步强大,敲响了明王朝丧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