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是在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之前的过渡时期,楚与汉之间的战争当时一触即发,不过西楚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会沦为新王朝的绊脚石,而非新王朝统治者,就算刘邦的汉军没有杀出陈仓,天下的政权也迟早会落到其他势力的手里。
西楚的结果就是昙花一现,最终落幕。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失败真实原因主要有三个,而这三个原因,每一个都是十分致命的。
西楚不是正统,也得不到民心,空有强大的军队却没有底层的拥护
《史记》对西楚霸王的覆灭原因,其实点评的十分到位,西楚推翻暴秦后,并未完成王朝正统的过渡,甚至天下人对天下共主认同感,还是在楚怀王身上,并非在楚霸王身上;也因此,按照一个王朝落幕,另一个王朝的崛起的规律来讲,楚霸王当西楚的王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可,也得不到楚国人的认可。
而楚国人只是单纯把他当成楚国项燕后代来对待,但是从未把他当作君父来看待;项羽在正统性上的缺失,导致了他的西楚在民心、声望、号召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其实是漏洞频出,而西楚没有办法依靠政令来传达所谓上天的号召,这就使得国家的治理,更多还得依靠军队的震慑。
项梁明白楚国的分治制度不适合时代发展
而当初的楚怀王(义帝,熊心)被项梁找出来的时候,项梁就很明白,春秋战国的分封制度,楚国效仿西周实行的分治制度,其实已经不适应在这个时代,而他让楚怀王当君王的目的,就是依靠楚王室残存的影响力来达到号召楚人的效果,但一旦国家统一后,要么国家按照秦朝的模式管理天下,要么就让楚怀王一直做陛下,来确立分封制度。
其实,项梁的想法是非常贴合当时代现状,毕竟秦国已经尝试了郡县制度的发展,通过秦国的实验发展,郡县制度成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且这种管理模式比分封制更具有中央集权性,但是项梁心里明白,项羽却不明白,范增心里也不明白,可以说项梁死后,楚阵营就缺少了一个擦亮眼睛的明白人。
项羽缺乏正统性,不足以号令群雄
而西楚本身就缺乏正统性,还把楚怀王给废掉,废掉就算了,推翻秦国后又继续搞起分封制度,敏感的分封制度还是项羽来进行分封,但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各地的诸侯早就看项羽非常不满意了。如果不是项羽的军队在那里震慑着天下,或许天下又会陷入无止境的混战中。所以,西楚霸王项羽自身缺乏正统性,他的身份根本不足以号令群雄,这也是项羽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
项羽并没有得到民心
讲完正统性,接着就是说说项羽在民心方面的做法。从反秦运动开始一直到攻陷咸阳,整个天下已经陷入了数年的战争;而到了战争结束,所有人都认为该松一口气的时候,楚汉战争又开始,当时整个天下一直发展到西汉建立,几乎都是连年大战。
项羽坚持在彭城建都
话归正题,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却不是一个政治天才,而他麾下的谋士和臣子们大多数都是在军事方面有着突出的天赋,可惜并没有人能够在政治上拥有很大的才能,列封诸王后,项羽回到家乡,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把首都放在彭城。
彭城是哪里?彭城就是现在的徐州,从西汉开始,几乎没有哪个王朝把国都放在彭城,由此可以说明,彭城根本不具备做国都的条件,但是项羽就是坚定地要建都彭城,甚至说了那句:“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在国都问题上,项羽就失去了很大的民心。
因为他为了充实彭城的人口,大肆地外迁许多地区的人民到彭城来,而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彭城,心里是很迷茫的,可是西楚在迁移人口后就没有做过安顿迁民的政策,甚至连百姓们如何安置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政策出台,于是彭城就出现了许多百姓沦为当地豪绅的家奴,这个项羽失民心的第二点。
项羽废掉楚怀王,失去楚国贵族的支持
项羽当初在攻入咸阳后,一把火烧掉了秦朝的宫殿阿房宫,但是解恨容易,再“消恨”就难了,项羽的举动直接得罪了秦人,秦人们打心眼里厌恶项羽,所以,刘邦当初平定三秦为什么如此成功?其中原因是,秦人都希望西楚政权被颠覆,这是项羽失民心的第二点。
而废掉楚怀王(义帝)这是最大的政治错误,因为项羽走的路线不是秦王朝老路,既然决定了不走秦朝老路线,那么要治理楚地就得靠着楚怀王(义帝)这个傀儡君王,但是项羽的废黜楚怀王(义帝)让他失去了楚国贵族的支持和大部分的楚人民心。
甚至到了垓下之战,乌江老伯的一番话可以看出,项羽其实就剩下江东一地的父老乡亲支持他,而其他的地区,不管是楚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不支持项羽,这是项羽失民心的第三点。
项羽制定的西楚版图完全偏离了楚人的故居,而他的麾下百姓,几乎都是七国子民混居,七国子民混居就很容易造成百姓凝聚力不强,而这一点刘邦做的很好,他在汉中用了很多年时间在当地建立出强大的威望,并且刘邦本人被萧何、张良神话成为天子,也因此,刘邦的地界百姓和军队其实是很有凝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