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那花样百出的丧葬文化:下葬形式千差万别,墓葬规模贫富有异

2020-10-21 21:35:15 作者: 古人那花样百

在商周朝时,一些墓葬中会在棺的左边或是右边的壁上凿出一个单独的空间,主要放置祭祀地神、司寒神等阴间神灵用的贡品比如:陪葬的祭人、祭生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神灵的庇佑,而后随时间的推移,壁龛的祭祀作用退化转而用于放置一些用途不同的陪葬陶人和相匹配的车马,是生者的起居、出行等日常生活的再现,在唐代大将军王雄诞的夫人魏氏壁龛里,就曾发现了两百多件随葬的唐三彩。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仍为连理枝

在辽国的契丹族中,主要以夫妻合葬为主,但放置合葬两人的不是在墓葬内设置的棺木,而是直接将整座墓葬建造成小型的卧室,室内有一张挂有帷幔的床,夫妻二人的尸身则先后放置于这张床上共眠。

由于在殓葬后,后世之人会定期对他们进行一系类的祭祀活动,所以为了保持尸身的完整和美观,在入葬时人们就会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三种不同规格的丝线结成网状将尸身包裹起来,并且与脸部的面具相连接,面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样貌而刻意制成,当然,不同身份的人面具材质也会有所差异,主要以金、铜、木三种为主,这是以免尸体腐蚀后影响其形象。

三:总结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曾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道家学说认为:“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佛家则普遍认为:“生生于老,轮回周无穷。”

这些生死观念无一不曾深深影响着世世代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中各式各样的葬俗就是最为直接的现实体现之一。中原之地的主要入葬方式有土葬、火葬、船葬,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流行的天葬、树葬以及悬棺葬等,这些不同的葬式却都有着相似之处,分别是得道成仙或是成佛,比如:随葬的玉棺、玉器、墓葬内的仙境壁画,还有则是加速轮回重生,比如,瓮棺、屈肢葬、俯身葬等。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大学》

2、《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3、《古代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