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文/徐建成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在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有一座建县2300余年的古城,先秦设严道县治;后因若水(即荥河经河)在县境内,城在荥经河二水的怀抱之中,故县名称为荥经。
这是一座深藏于山中的古城,资格很老。它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故乡;它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它至今仍有四座古城遗迹——即秦代设治的严道古城,相传诸葛亮屯兵之处的静冠古城,汉代邓通铸钱的集散地邓通城和诸葛亮七擒孟获地之一的孟获城。
五十年前,我随着母亲离开了这座古城。五十年后,我再次回到故乡,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解读着故乡荥经的前世今生。
遥想我四千八百年前的老乡——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我的眼前是哗哗东流的荥经河水。河上,我儿时行过的铁索桥早已被公路大桥所取代;我儿时乘过的汽车渡船也早已消逝于水面。来来往往的汽车奔驰在108国道上,大桥便是国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桥下,逝水如斯,不舍昼夜。据史载,是在四千八百年前,轩辕黄帝的儿子昌意娶妻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夫妻俩居于若水(即荥经),生子颛顼。用今天的话讲,高干子弟昌意被父亲下放到荥经来锻炼,在此期间娶妻并生子颛顼。昌意夫妇何时离开荥经,现已不可考。
颛顼12岁时离开荥经,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学习政事。那时,荥经河上还没有如我儿时走过的铁索桥送他去远方,也没有航空母舰般的汽车渡船送他远行,想来他是乘一种简易的木船或竹筏渡过了荥经河。遐想他应该是光着脚或穿着我儿时常见的那种草鞋,很可能还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拄着一根驱赶狼虫虎豹的竹棍就上路了。他在丛山中真说得上是披荆斩棘地前行着,不知经过了十几天或者是二十几天,这才出了剑门或者是出了夔门;然后又历经艰险到达了河南一带,再经过数年历练,年方二十,便承继了帝位。
颛顼在位78年。他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禁近亲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下令民间禁绝巫教;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被后人推戴为“历宗”。
颛顼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以上的重要贡献,是因为他少年时即走出了交通不畅信息不畅的封闭性的大山。遥想他从家乡到中原的长途跋涉中,一定深切体验到了中国之大,各区域风情自有异同,因之有了版图概念的萌芽;一定深切体验到了人口之众多,没有规矩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因而产生了男女婚嫁制度和建立统治机构的萌芽;一定深切感受到了炎凉寒暑、风霜雨雪与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总结民间经验,定下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我在故乡采访中得知:颛顼帝的出生地就在荥经六合坝的洪庙沟一带。很多年前,六合坝人就一直供奉着颛顼帝,在坝的街口还建有颛顼帝牌楼。牌楼由八根圆柱支撑,圆柱间可通行人和车马。楼高16米左右,分两层,下面一层供奉着颛顼帝,第二层供奉的是文昌菩萨。两层均有四角斗拱,横梁上有宝顶。牌楼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由于牌楼年久失修,清末的六合坝人汪元藻在中举后,在原地进行了重修。其正面横着一个大匾,匾上有汪元藻所书的隶书体“颛顼故里园”五个字。
关于颛顼帝牌楼,现任荥经县人大主任的兰树秋回忆说,建国初期,时任荥经县文化馆馆长的刘继民曾收到在解放前去台湾的荥经人写来的信,希望乡亲将“颛顼帝故里”牌楼保护好。但十分可惜的是,1953年加宽108国道时,该牌楼被拆除了。
我以为,颛顼是有史以来从故乡荥经外出“求学务工”的第一人,他求的是兴邦治国之大学问,他务的是中华民族人文建设的大工程。
遥望群山间邓通开矿铸钱的宝峰乡铜山
我站在荥河岸边,回味着乡亲们讲古的故事,遥望西汉时邓通用以造钱的铜矿山。
荥经这个深藏于山中的农业县,两千多年前,曾经有过中国最大的造钱工厂。
据史载,汉文帝将荥经的铜矿山赐予宠臣邓通,命其开矿造钱。这种铜钱,史称“布天下”的邓通钱。
邓通是从中央政府下派到荥经开矿铸钱经商的第一位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生产的产品就是人人都离不开的钱。他因皇帝的特批而相对垄断了造钱的铜资源,因而富可敌国。但具有戏剧性的是这个生产和拥有很多钱的古代大富豪,后来却获罪于继任的皇帝,被抄家,在一贫如洗后竟被活活饿死。
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财神爷有两位,一位是赵公元帅,一位就是邓通。因此,在公元2005年的春天,有一群香港的观光客来到了邓通当年开矿造钱的地方——荥经宝峰乡邓通城遗址。他们在山谷间,在山村里寻寻觅觅,希望能寻到当年的邓通钱币,让邓通钱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大发”。但终一无所获。